【摘要】 目的:研究來氟米特(LEF)對強直性脊柱炎(AS)的療效,并與柳氮磺砒啶(SSZ)進行對照。方法:55例活動性AS分別用來氟米特(10 mg/d)及柳氮磺砒啶(1.0,2次/d)治療,療程24周,對兩藥在6、12、24周療效及觀察指標進行評估。結果:來氟米特在6、12、24的有效率分別為63.3%、80.0%、86.7%,柳氮磺砒啶為44.0%、68.0%、64.0%。顯示來氟米特與柳氮磺砒啶療效相近,來氟米特能顯著改善臨床實驗觀察指標,耐受性與柳氮磺砒啶相似,其主要不良反應為消化道副作用。結論:來氟米特用于治療AS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療效。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炎性、進行性的自身免疫疾病,現將我院3 a來,應用來氟米特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并與柳氮磺砒啶進行對照,觀察療效及安全性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1984年紐約診斷標準,并為活動性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前其性別、年齡、病程及X線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來氟米特劑量為10 mg/d,柳氮磺砒啶劑量為1.0,2次/d。治療前及治療后6、12、24周對強直性脊柱炎的下列指標進行評估:關節腫痛、休息痛、晨僵、腰背部疼痛程度、關節功能、6周、及12周血沉 (ESR)、C反應蛋白(CRP)進行評估。于治療4周及以后定期隨診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記錄不良反應。
1.3 療效評價 臨床緩解:ESR、CRP均下降在正常范圍,關節腫痛、休息痛及腰背痛緩解。顯效:關節腫痛及休息痛及腰背痛減輕50%以上,ESR、CRP下降>50%,能堅持工作。有效:節腫痛及休息痛及腰背痛減輕<50%,ESR、CRP下降<50%,無效:實驗室及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者。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設計分析軟件進行計算: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兩組有效率比較采用X2檢驗。顯著性水準α=0.05。 .
2 結 果
2.1 療效分析 來氟米特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總體療效:經6周治療后,來氟米特開始起效,12周時總有效率達80.0%,其中顯效和臨床緩解率為 40.0%,說明來氟米特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較明顯,與柳氮磺砒啶的療效相比無明顯差異。治療6周后,來氟米特和柳氮磺砒啶組的患者關節腫痛、晨僵、休息痛腰背部疼痛開始改善,12周后上述指標進一步改善,ESR、CRP均有顯著下降。兩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
2.2 不良反應 來氟米特組3例發生不良反應,無1例因不良反應終止治療。柳氮磺砒啶組4例發生不良反應,無1例停藥,由于樣本不夠大,經X2檢驗,兩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顯著性,來氟米特的不良反應為腹瀉、皮疹、瘙癢、耳鳴等。柳氮磺砒啶組的不良反應為厭食、惡心、嘔吐、皮疹等。
3 討論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常見的以骶髂關節炎和脊柱慢性炎癥為主的全身性風濕性疾病,腰痛不適、晨僵和胸腰椎的活動受限是本病最重要的臨床表現,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在不同的患者之間差異很大,病情較輕的患者一般沒有脊柱融合和關節破壞,其疼痛為偶發性的,標準劑量的非甾類藥物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預后多良好。少數患者隨病程進展脊柱可發生自下而上的強直而引起活動不便和功能障礙,從而導致患者社會-經濟地位的下降,病情嚴重者最終會進展為致殘性的脊柱融合和關節破壞。非甾類藥物均不能完全減緩其疼痛。目前多數研究證明柳氮磺砒啶對控制病情進展,維護脊柱功能有肯定的作用,研究還發現柳氮磺砒啶聯合MTX可能對強直性脊柱炎有更好的療效。但盡管有這些治療措施,總體上講強直性脊柱炎還是沒能得到充分的治療,所以需要探索新治療方法。來氟米特是一種新型的免疫抑制劑,它口服吸收后在肝臟和腸壁轉化為A770726,通過抑制二氫乳酸脫氫酶的活性減少嘧啶的合成,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同時還能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而影響細胞間的信息傳導,減少細胞黏附,對類風濕關節炎有確切的療效,目前還不清楚其強直性脊柱炎治療的效果。從本文的觀察結果看,來氟米特和柳氮磺砒啶對強直性脊柱炎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0.5 a和1 a時都能使患者疼痛程度、受累關節數、指地距和血沉有明顯改善。初步證實,來氟米特對強直性脊柱炎的療效與柳氮磺砒啶相近,且耐受性較好,來氟米特的遠期療效仍需進一步研究,以證明來氟米特是一種新的改變病程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