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高利特誘發瓣膜病,上市19年后黯然退市
2007年震動神經病學界的大事之一是培高利特在上市19年后黯然退出市場。Zanettini通過心臟超聲對155例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治療
帕金森病的患者與90名對照者進行比較研究,發現服用培高利特和卡麥角林的患者心臟瓣膜反流的發病率顯著增高,而服用非麥角衍生物激動劑的患者無此現象。無獨有偶,Schade等基于英國服用抗帕金森藥物的患者數據庫而作的一項病例對照研究得到完全一致的結論。
培高利特的支持者們提出,這兩項研究所用的藥物劑量可能偏大(超過5 mg),而小劑量(每天小于3 mg)使用不會造成心臟瓣膜病。
但苛刻的美國FDA在這兩項試驗結果發表2個月后就已決定讓培高利特退出市場。可見對藥物治療長期追蹤的重要性。
二、AAV-GAD補充GABA,基因治療初露曙光
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經功能缺失引起γ-氨基丁酸(GABA)對丘腦底核的抑制減少,基于這一背景,Kaplitt等劃時代地以腺病毒相關病毒(AAV)為載體攜帶谷氨酸脫羧酶(GAD)基因,植入丘腦底核,治療帕金森病。
這項開放性研究納入12例患者(男11例,平均58.2歲),給予其單側丘腦底核的AAV-GAD注射。接受小、中和大劑量注射者各4例。
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現與基因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患者運動UPDRS評分明顯改善,手術對側肢體在基因治療后3個月改善更為明顯,并一直延續至治療后12個月。PET掃描提示,局限于接受治療大腦半球內的丘腦新陳代謝實質性減低,且臨床運動評分與輔助運動區內大腦新陳代謝具有相關性。
丘腦底核的AAV-GAD治療是針對進展性帕金森病的一種安全方法,患者耐受性良好。該研究雖是Ⅰ期試驗,但其結果極大鼓舞了在成人神經變性疾病中進行活體基因治療。
三、輔助治療晚期帕金森病 羅替戈汀持續貼敷與普拉克索療效相當
Poewe等進行了評價普拉克索和羅替戈汀貼劑輔助治療晚期帕金森病療效的隨機對照研究。受試者隨機接受羅替戈汀(16 mg/24h敷貼,n=204)、或普拉克索(4.5 mg/d口服,n=201)、或安慰劑(n=101)治療6個月。結果表明,與基線相比,羅替戈汀的關時相平均絕對變化為-1.58 h,普拉克索為-1.94 h。普拉克索、羅替戈汀
和安慰劑的藥物有效率分別為67%、59.7%和35%。
作者認為,治療對于癥狀波動的帕金森病患者,持續(6個月以上)給予羅替戈汀透皮貼片貼敷治療可達到與口服普拉克索相似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