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化劑義稱烷基化劑,是最早問世的細胞毒類藥物,主要用于
惡性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細胞
白血病,也可用于惡性
腫瘤特別是小細胞
肺癌所致的上腔靜脈綜合癥。常用的烷化劑有環磷酰胺、氮芥、噻替哌、環已亞硝脲、馬利蘭(白消安)、氮烯米胺、甲基芐肼等,其中環磷酰胺是臨床中應用最多的烷化劑。早在1932年,在法圍已經報道了烷化劑對腫瘤影響的最早的實驗性研究。如芥子氣在小鼠實驗中能抑制癌,從而在臨床用于治療乳癌,并觀察到腫瘤消退。具有烷化作用的化合物。抗癌作用的烷化劑可分為以下幾類:氮芥衍生物、 硝基脲衍生物、乙撐 胺類、甲烷磺酸酯類、三氮烯咪唑類和肼類。
烷化劑的合成:對
乳腺癌、肺癌、
腦瘤和癌的骨轉移等也有一定療效。
鉑絡合物抗腫瘤藥物
自20世紀60年代發現順鉑具有抗腫瘤活性以來,鉑類金屬抗腫瘤藥物的應用和研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現已形成以第一代順鉑、第二代卡鉑和第三代奧沙利鉑為主的市場用藥。至今仍不斷有新的順鈾類配合物被合成并應用于臨床試驗。據統計,在抗腫痛化療方案中,以順鉑為主或有順鉑參加 伍的方案占化療方案的70% 80%。第一代鉑化合物順鉑作為一種廣譜抗癌藥。對睪丸、卵巢、頭、頸部等多處腫瘤有效,是治療睪丸癌、
卵巢癌的的主要治療藥物閽。但同時有三個缺點:耐藥性和累積不可逆的毒性以及低溶解性。第二代鉑化合物卡鉑具有比順鉑更高效、低毒(尤其腎臟毒性和嘔吐)J=L有較高的水溶性和穩定性。但對
膀胱癌和頸部癌的的治療效果不如順鉑好。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奧沙利鉑的合成
奧沙利鉑(Oxaliplatin)是以草酸根及反式一左旋一1,2環己二胺(DACH)作配體與二價金屬鉑形成的配合物,以鹵亞鉑酸鉀、環己二胺為起始原料的合成方法足其通用方法。1979年等,首次公開了奧沙利鉑的合成步驟:首先二氯環己二氨合鉑與硝酸銀的溶液進行反應,再除去氯化銀沉淀,最后加入草酸等二元酸進行反應。
蒽環類抗腫瘤藥物
蒽環類抗腫瘤藥物是在結構上具有蒽并一個六元環為基礎帶有側鏈和一氨基糖的化合物。它們結構相似,作用機制相仿,在體內、體外都具有抗腫瘤作用,被廣泛應用于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細胞周期非特異性化療藥物。蒽環類抗腫瘤藥物品種繁多,以阿霉素(ADM)為代表.包括表阿霉素、柔紅霉素、阿拉克霉素、洋紅霉素、米托蒽醌、洛索蒽醌等藥物。
蒽環類藥物是最具活性的抗腫瘤藥物之一。對造血系統和實體瘤具有高效的作用。在臨床化療方案巾蒽環類藥物呈現出明顯的劑量一效應線性關系,但隨著劑量的增加,其骨髓抑制、心臟毒性、腎臟毒性、
脫發等副作用也愈加突出.尤其是心臟毒性的積累,限制了它的長期使用 。1973年Lefrak首次報道了該類藥物的心臟毒性作用.并且認為心臟毒性比其他副作用更危險。因此。蒽環類抗腫瘤藥物的心臟毒性限制了其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破壞DNA的抗生素
絲裂霉素(Mitomycin,MMC),其化學結構中有乙撐亞胺及氨甲酰酯基團,具有烷化作用。能與DNA的雙鏈空叉聯結?梢种艱NA復制.也能使部分DNA鏈斷裂。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沽鲎V廣,用于
胃癌、肺癌、乳腺癌、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博來霉素為含多種糖肽的復合抗生素,主要成分為A2。BLM能與銅或鐵離子絡合,使氧分子轉成氧自由基,從而使DNA單鏈斷裂,阻止DNA的復制,干擾細胞分裂繁殖。屬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但對C2和M期細胞作用較強。主要用于鱗狀上皮癌(頭、頸、口腔、食管、陰莖、外陰、宮頸等),也可用于淋巴瘤的聯合治療。
隨著抗腫痛藥物的發展.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顯著提高,甚至長期帶瘤生存也成為可能。也許不久的將來腫瘤完全可以象
糖尿病、
高血壓一樣作為一種可以控制的慢性病,與機體長期和平共處。對于發展成本相對低廉、合成工藝相對簡單的化學合成靶向抗腫瘤藥物的開發無疑會受到制藥業的青睞。也將會為更多腫瘤患者帶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