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臟學會(AHA)的年度十大研究進展評選始于1996年,至今已歷時11年。2007年2月7日,AHA發布了2006年心臟病和卒中領域十大研究進展評選結果。AHA學術委員會主席Timothy J. Gardner教授就這十大研究進展一一做出點評。
一、 SPARCL研究·多國合作
強化他汀治療預防卒中再發
該研究以4731例無冠心病史的缺血性
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是首項通過降脂治療對此類患者進行二級預防的前瞻性隨機雙盲試驗。結果顯示,卒中后早期給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可使患者5年內發生二次卒中的危險降低16%。
點評:基于此項研究的結果,對于新發卒中患者,特別是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長期他汀治療是恰當的治療方案。雖然此研究僅涉及阿托伐他汀一種藥物,但有理由相信,可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的任一他汀類藥物都是同樣有效的。
二、流行病學研究·丹麥
心梗后慎用止痛藥
該研究發現,患者于心梗后使用任何劑量的選擇性環氧合酶2(COX-2)抑制劑或其他大劑量的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均可增加死亡危險。
點評:即使是短時間服用,這些藥物也可能促進冠狀動脈內再次形成血栓。一些需要慢性疼痛治療(如慢性重度
關節炎)的患者,應用NSAID可有效緩解疼痛。但對于有心梗和冠心病史的患者,還是應該避免使用COX-2抑制劑或其他NSAID。
三、藥物研究·美國
早期妊娠婦女服用ACEI可致胎兒先天畸形
該研究顯示,在妊娠初期三個月內暴露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的新生兒,其先天畸形比例達7.1%,是未暴露于ACEI新生兒的2.7倍。
點評:對于已經妊娠或準備妊娠的
高血壓婦女,應避免應用ACEI,而采取其他降壓治療方案。
四、兒童心臟病研究·美國
輔助性心臟泵可用于等待心臟移植的兒童
這項歷時10年的研究顯示,77%使用心室輔助裝置(VAD)的患兒能夠生存到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在研究最后3年(2000-2003年)間的比例高達85%。使用機械心臟泵可使更多心衰晚期兒童生存到可獲得合適的心臟供體。
點評:考慮到獲得兒童的心臟供體往往費時而又不易,且兒童心臟移植手術并未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因此,此研究結果顯示出的VAD高成功率令人鼓舞。
五、OAT研究·多國合作
晚期再灌注對心梗患者無益
此項國際性的隨機臨床研究——閉塞動脈試驗(OAT)是目前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比較晚期再灌注和單純藥物治療的研究。該研究納入2166例患者,平均隨訪三年。結果顯示,心梗后3~28天使用球囊與支架進行再灌注不能減少心梗后的主要心血管并發癥,對梗塞相關動脈(IRA)仍然未通的穩定患者進行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也不能降低非致死性心梗的危險。
點評:如果錯過了心梗最初幾個小時進行再灌注的黃金時間,3天以后的晚期再灌注并沒有給患者帶來益處,對這些患者應該采取積極的藥物治療,而非血運重建治療。這一研究再次強調了早期再灌注的重要性。
六、AHA/ASA預防卒中新指南·美國
提出卒中復發預防方案
卒中或TIA生存者五年內發生二次卒中的危險高達40%。AHA和美國卒中學會(ASA)聯合頒布的最新卒中指南強烈建議:對卒中和TIA患者應進行一視同仁的治療。新指南的建議主要針對可預防的危險因素(
戒煙、戒酒、減肥和增加體育鍛煉)、藥物治療(抗凝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以及介入治療(頸動脈手術或血管成形術)。其他重要的更新包括對特殊人群如妊娠或停經婦女、少數民族等的診療建議。[Stroke 2006, 37(2): 577]
點評:每年發生卒中的患者中,約1/3具有既往卒中病史,因此對卒中患者的二級預防將會有較大收益。AHA卒中指南中的建議建立在循證醫學基礎之上,遵從其中的建議無疑將降低患者卒中再發的危險。
七、AHA科學聲明·美國
學校應對增加兒童體育鍛煉負責
參照美國政府規定的中小學體育課標準(小學生每周150分鐘,初中或高中生225分鐘),小學、中學和高中的達標率分別僅為8%、6.4%和5.8%。AHA建議學校應保證所有兒童和青少年在校期間能夠參加足夠的體育運動,每個州應要求學校每天為各年級學生提供有質量、符合政府標準的體育課,而且體育課考核應作為高中畢業的必要條件。
點評:學校為學生提供體育鍛煉課程及指導已被證實可改善兒童的健康狀況,減少肥胖發生。AHA此項聲明不但強調了體育鍛煉對兒童的益處,也闡明了減少體育課程帶來的不良后果。
八、CRUSAGE研究·美國
嚴格遵循ACC/AHA指南可降低ACS患者死亡率
該研究調查了美國350家醫院在治療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患者時,醫師對美國心臟病學會(ACC)/AHA指南的遵循程度。結果顯示,遵循度最低和最高的醫院,患者死亡率分別為6.31%和4.15%。經患者危險因素校正后發現,遵循程度每增高10%,死亡危險即降低10%。
點評:嚴格遵循已確立的臨床實踐指南,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同時可有效降低心梗后患者的死亡率。
九、膽固醇分類新體系·加拿大
依據新體系青少年患心血管病危險與成人相同
該研究首次嘗試推出與年齡和性別相關的青少年膽固醇水平閾值,以確立新的膽固醇水平分類體系。該研究納入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中6000余名青少年的血脂數據,并與成人心血管病危險閾值進行比較,確定了青少年危險相關的臨界點。其最大優點在于它能反映伴隨成長發育的膽固醇水平波動過程。
點評:對于12~20歲的青少年,膽固醇水平異常可準確預測其成年時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此在少年時代就應嚴格控制膽固醇水平。
十、組織工程學研究·日本
自體細胞培養心臟瓣膜成為可能
該研究首次成功地使用家兔細胞在其體內培養出心臟瓣膜形狀的組織。此前用于移植的瓣膜存在易致血栓形成、自我退化、無法進行自我修復等缺點,因無法生長而不能用于嬰幼兒患者。而使用患者自體細胞培養的心臟瓣膜擁有自我修復及生長能力。
點評:此項動物研究提示利用組織工程學技術,有可能在將來通過培養人體自身細胞使損傷瓣膜得到重構,從而替代人工瓣膜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