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明確護肝膠囊和
紅花清肝十三味丸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長期療效,特別是在預防肝細胞癌(HCC)的發生方面的作用,探討中藥對乙型肝炎病毒
腫瘤標志物及
肝癌的發病關系,進行了以下實驗:
方法:我們研究了120例
乙肝病毒攜帶者。
篩選乙肝病毒(HBV)攜帶者120例,隨機分為三組。試驗組60例,年齡29~52歲,平均41±5.3,男28例,女32例,病情:一般攜帶者(HbsAg陽性及“
小三陽”)49例,“
大三陽”11例。對照組30例,年齡31~51歲,平均38±5.1歲,男13例,女17例。病情:HbsAg陽性及“小三陽”25例,“大三陽”5例。空白對照組30例,年齡31~51歲;平均39±6.02,男13例,女17例。病情HbsAg陽性及“小三陽”23例,“大三陽”7例。三組性別、年齡及病情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
試驗組服用紅花清肝丸十三味丸,1包,一日二次,1個月為1個療程,服1個療程為治療期限,試驗對照組服用護肝,1個月為1個療程,服1個療程為治療期限。對照組,不用任何藥物治療。觀察三組腫瘤標志物的變化,采用并進行5年后的長期隨訪。FQ-PCR方法檢測血清HBV-DNA含量。另外實驗室用四氯化碳造成肝損傷模型,觀察紅花清肝十三味丸的保肝作用。
結果:
1.護肝膠囊組和紅花清肝十三味丸組對AFP、AFU、r-QT,CEA四種腫瘤標志物濃度的降低明顯優于非用藥組。
2.長期隨訪(五年后)對乙肝病毒標志物(HBVDNA)的降低護肝膠囊組和紅花清肝十三味丸明顯優于非用藥組。
3.長期隨訪(五年后)護肝膠囊組和紅花清肝十三味丸組的癌變率明顯低于非用藥組。
4.動物實驗表明:紅花清肝十三味丸能使肝損傷大鼠轉氨酶降低,具有顯著的抗肝損傷作用。
結論:乙肝病毒攜帶者必須治療,經治療可降低血清中腫瘤標志物的濃度,使血清HBVDNA濃度明顯下降,預防肝細胞癌的發生。血清腫瘤標志物的濃度與血清乙肝病毒標志物的濃度呈正相關,與肝細胞癌的發生率呈負相關。5年后紅花清肝十三味丸護肝膠囊各1例檢查到HCC,未用藥組4例檢查到HCC。說明紅花清肝十三味丸和護肝膠囊能降低腫瘤標志物的濃度,預防HCC的發生。安全性觀察未見其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