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一種多因素疾病,是由于絕經后卵巢功能減退引起雌激素分泌降低,導致骨形成與骨吸收偶聯失衡,以絕經后出現骨轉換加速、骨量降低,骨組織微細結構被破壞、骨脆性和骨折危險度增加為特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該病發病率明顯上升,且合并嚴重并發癥,被稱為無聲的流行病,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將PMO列為四大老年病之一。
現有實驗66例絕經兩年以上婦女,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給福善美,仙靈骨葆,鈣片;對照組僅給鈣爾奇-DI片。實驗結果顯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的骨密度T分數分別為:36.2±0.74、-21.5±0.61和-34.9±0.77、-3.20±0.68,骨鈣素分別為:48.23±7.52、29.61±10.42和47.21±11.73、45.31±11.25,降鈣素分別為43.14±8.69、52.93±10.75和42.71±5.67、43.21± 7.52。比較治療組治療前后骨密度T值、骨鈣素和降鈣素水平均有顯著差異(p<0.05),而對照組均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的骨密度T值、骨鈣素和降鈣素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
由實驗結果中,研究人員總結出以下結論:
1、骨鈣素、降鈣素和骨密度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關系絕經后的OP病因復雜,目前多數學者認為絕經后雌激素缺乏,骨轉換加快,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是其主要病因。
2、福善美合仙靈骨葆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骨鈣素、降鈣素、骨密度的影響 在苗醫的理論中,骨質疏松歸于“勞傷病”或“勞力病”范疇,認為是過度勞累,使臟腑,筋骨受損,而患筋骨疼痛及骨折等癥,屬于“慢經” 、“冷經” ,苗醫主張“冷病熱治”。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骨質疏松癥的發病與腎的關鍵密切,認為“腎主骨,生髓”。腎虛這一發病機制已得到大多醫家的公認;而且國內研究者喻永新 等認為補腎不僅可以糾正免疫系統低下,恢復下丘腦一垂體一靶器官的功能活動,促進骨鈣的沉積,同時具有促進骨吸收和加快骨形成的作用,不但可以延緩骨量丟失,甚至可以增加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