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發病人數近年來呈不斷增多趨勢,是目前最為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我們用阿奇霉素和司帕沙星治療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觀察兩種藥物的療效并作藥物治療與費用分析。
1 病例選擇與治療方案
1.1 病例選擇
病例均系門診病人,年齡18~50歲。大部分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癥狀,主要臨床表現為輕微尿痛、外陰瘙癢、
白帶增多、下腹不適,部分病人可見宮頸糜爛。采集宮頸頸口內1~1.5cm處標本送檢。排除淋球菌、毛滴蟲、
念珠菌等感染,1周內未用過其他抗菌藥物。
1.2 觀察方法
病例共68例,隨機分為2組:阿奇霉素組34例,年齡(24±6)歲,病程7~48d,平均35d;司帕沙星組34例,年齡(25±6)歲,病程6~49d,平均34d。兩組在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 3 治療方案
阿奇霉素組:富馬酸阿奇霉素膠囊(奇泰),首日0.5g,po,bid,次日0.5g,po,qd,連服1周;司帕沙星組:乳酸司帕沙星片(力內爾)0.2g,po,qd,連服1周。在治療前、停藥后第7天和第14天檢查病原體并觀察病人的癥狀和體征。
1. 4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為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停藥后第7、14天連續2次病原體檢測均為陰性;有效為臨床癥狀與體征明顯好轉,病原體檢測仍有1次為陽性;無效為臨床癥狀與體征均無好轉,病原體檢測為陽性。以痊愈和有效合計為有效,計算總有效率。
2 結果
2.1 療效結果
阿奇霉素組治愈27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為85%;司帕沙星組治愈31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為9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
阿奇霉素組有4例出現惡心、輕度
腹瀉、嘔吐、厭食、味覺不敏感,3例出現輕度頭暈、疲乏、嗜睡等不良反應,停藥后均消失。司帕沙星組出現5例惡心、厭食,3例出現頭痛、頭昏、
失眠的不良反應現象,停藥后都消失。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20%和23%,經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能耐受,不影響治療效果。
2.3 療效與成本分析
2.3.1 成本的確定
由于所有病例均來自門診,診斷和檢查等費用基本相同,可不計在內,故兩組中的費用僅指藥品費用(C)。以2005年9月本院(三級甲等醫院)的藥價計算可知:
C阿奇霉素1療程=6.33元/粒×4粒/d+6.33元/粒×2粒/d ×6d=101.28元(6天/療程)
C司帕沙星1療程=8.00元/片× 2片/d ×7d=112.00元(7天/療程)
2.3.2 藥費分析
阿奇霉素1療程總藥費為101.28元,司帕沙星1療程藥費為112.00元。如用阿奇霉素治療單純從藥費開支考慮可直接節約藥費10.72元。若以阿奇霉素的治療費用為基數,則每療程司帕沙星的藥費要高出11%。
3 討論
阿奇霉素系通過阻礙細菌轉肽過程,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臨床證實對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有效;司帕沙星為廣譜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其作用機制為抑制細菌DNA旋轉霉,從而阻礙DNA復制,產生殺菌作用,臨床證實對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亦有效。
本組阿奇霉素的總有效率為85%,司帕沙星的總有效率為97%,兩種藥物治療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均有效,臨床療效司帕沙星優于阿奇霉素,價格阿奇霉素稍低。用藥物經濟學方法分析療效與用藥價格,可作為臨床與患者選擇藥物的參考。
參考來源:《 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5年12月18卷6期;《阿奇霉素和司帕沙星治療女性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療效及經濟性比較》;何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