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病。據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一組尸體檢查報告顯示:前列腺增生癥的發生率31~40歲為4.8%,41~50歲為13.2%,51~60歲為20%,61~70歲為50%,71~80歲為57.1%,和歐美國家的組織學發生率大致相同,且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包括微創在內的外科手術治療,而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藥物治療。
前列腺增生癥的藥物治療包括α受體阻滯劑、5α還原酶抑制劑及植物制劑。α受體阻滯劑用于前列腺增生癥的治療已有30余年的歷史,自1978年Caine等報道酚芐明對減輕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的排尿困難有藥理作用以來,人們對α受體阻滯劑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生理、藥理及臨床應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基礎研究發現膀胱頸部及前列腺基質中存在大量的a腎上腺素能受體(α-AR),當其受到阻斷時,該部位松馳、壓力下降,從而使排尿通暢。進一步的研究還證實,α-AR又分為α1AR和α2AR兩類,其中α1又分為α1A、α1B和α1D。Price等運用RNA酶保護分析和定量溶液雜交檢測人前列腺中3種α1AR亞型mRNA含量,發現以α1A最多,占70%,應用原位雜交法定位其主要位于前列腺基質。功能學研究發現在介導前列腺平滑肌收縮的過程中以α1AAR亞型為主。
有研究顯示,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全部尿道壓力的50%來自α-AR調節的肌肉張力。前列腺增生時,其中存在的α1A-AR含量相應上調,從而加劇了前列腺平滑肌的張力,使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尿道梗阻癥狀加重。這些研究為α-AR阻滯劑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治療提供了良好的理論依據,而且說明選擇性越高可能效果越好,副作用越少。
坦索羅辛(哈樂膠囊)是一種選擇性長效α1AAR阻滯劑,放射性配體結合實驗表明該藥在藥理學上對α1A-AR亞型比α1BAR亞型具有更高的選擇性。所以坦索羅辛對前列腺平滑肌的張力比對外周血管具有更顯著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坦索羅辛(哈樂膠囊)對減輕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加尿流率、減少殘余尿量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均有顯著效果。60%的患者用藥4周后癥狀顯著改善,且不少病人在用藥3 d后即可感受到排尿困難癥狀減輕,排尿變得通暢有力。
哈樂膠囊對尿道、膀胱頸部及前列腺平滑肌具有高選擇性的阻斷作用,其抑制尿道內壓上升的能力是抑制血管舒張壓上升能力的13倍。同時哈樂膠囊可降低尿道內壓曲線中的前列腺部壓力,對節律性膀胱收縮和膀胱內壓曲線無影響。因而哈樂膠囊具有針對性強,作用強度大,并且比其他非選擇性受體阻斷劑副作用少的特點。治療期間未發現哈樂膠囊嚴重的副作用發生,少數患者有頭昏、惡心等癥狀,但均較輕微。部分病人因癥狀改善而停藥,癥狀復現再服藥后又很快減輕,說明堅持服藥才能鞏固效果,但服藥的持續時間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