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治療
(一)辨證分型治療
1.熱毒傷陰型
證候:發熱起伏,口干口苦,喜涼惡熱,腹痛隱隱或有嘔惡,糞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弦數。
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增液湯和白頭翁湯加減。生地9g,玄參9g,麥冬9g,白頭翁15g,秦皮12g,金銀花12g,杭白芍12g,生甘草6g,地榆12g,槐花12g,敗醬草30g,漏蘆30g,薏苡仁12g。
2.瘀血內阻型
證候:腹部痛,持續而固定,腹部有塊,面色晦黯,消瘦,大便紫黯,舌有瘀點或紫斑,脈澀或弦細而數。
治法:活血化瘀。
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當歸15g,赤芍12g,紅花9g,桃仁9g,桃仁9g,川芎6g,五靈脂9g,丹皮9g,延胡索12g,制香附12g,臺烏藥9g,枳殼9g,生甘草6g,土茯苓30g。
3.氣血兩虛型
證候:面色不華,少氣乏力,口淡無味,頭暈目花,心悸怔仲,消痛,舌質淡,苔薄白,脈象細軟。
治法:補氣養血。
方藥:八珍湯加減。潞黨參15g,云苓15g,豬苓15g,炒白術12g,生甘草6g,生地黃12g,熟地12g,當歸12g,白芍12g,川芎6g,生黃芪15g,廣木香6g,阿膠15g(烊沖)。
4.脾胃陽虛型
證候:腹痛喜按,形寒肢冷,浮腫,氣短乏力,納呆腹脹,便溏或五更泄,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脈象細弱或沉遲。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炮附塊6g,黨參12g,干姜3g,炒白術12g,肉豆蔻9g,淡吳萸3g,肉桂3g,補骨脂9g,五味子6g,仙靈脾12g,巴戟天9g。
(二)單方及中成藥
1.腫節風 對消化道腺癌有一定療效。并能增強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其制劑如下:
(1)煎劑:每日15g煎2次服。
(2)片劑:每日含腫節風0.25g,約相當于原生藥2.5g。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3)針劑:每亳升相當于腫節風全株10g。每次2-4ml,肌內注射,每日2次。
2.鴉膽子 又叫苦參子。鴉膽子能使癌組織細胞發生退行性變與壞死。
(1)內服劑:每次5-20粒,去殼口服,每日3次。
(2)注射劑:取鴉膽子適量制成10%鴉膽子注射液供肌內注射,每2-3日一次。或取
鴉膽子油與適量乳化劑制成,加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500ml稀釋后,立即靜脈滴注,每日1次。主要用于消化系統惡性
腫瘤,能改善臨床癥狀,緩解疼痛,增加食欲,并有升向白細胞的作用,對腦轉移也有顯著治療效果。
3.冬凌草
又名冰凌花、明鏡草。冬凌草對Hela細胞、肉瘤、
宮頸癌、艾氏腹水等均有明顯抗腫瘤藥作用,對消化道上皮增生及癌前病變均有抑制作用。
(1)煎劑:每日30-90g,煎2次服。
(2)片劑:每片含生藥4.5g,每次5片,每日3次。
(3)沖劑:每包含生藥60g,每日1包口服。
(4)糖漿:每次30ml,每日3次。
(5)針劑:每支含生藥4g,每日1-2次,肌內注射。
二、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目前小腸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所以小腸惡性腫瘤一經確診,應立即爭取根治性手術切除或姑息性手術切除。當剖腹探查時如發現腫瘤比較局限,應爭取將病變腸管連同腸系膜區域淋巴結一并切除。對十二指腸的惡性腫瘤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直徑小于1cm者,可以連同一部分腸壁作局部切除;較大的腫瘤則需要考慮作部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對回腸末端惡性腫瘤應作右半結腸切除術。如發現已有遠處轉移,或漿膜面有散在的腫瘤種植,或腫瘤局部已廣泛浸潤與鄰近組織粘連固定,也應概括情況盡可能將腫瘤作姑息性切除或作梗阻近端與遠端腸管吻合以緩解梗阻,使局部癥狀保持在最低程度。例如已有肝轉移的病例,若原發腫瘤可以切除而轉移瘤又為孤立的結節,且病人全身情況較好,可以將原發腫瘤作根治性切除,同期或分期作肝葉切除或肝部分切除術。如轉移瘤不能切除,也應爭取將原發腫瘤切除以減輕病人的癥狀。
三、放射治療
小腸癌對放療敏感度雖然比較低,但是如果手術后殘留癌組織范圍比較局限,也可以作放射治療,一般總量在40Gy。
四、化療
由于細胞增殖動力學的發展,從理論上為對腫瘤進行多種化學藥物聯合治療提供了依據。目的在于提高療效,降低毒性和減少耐藥的發生。小腸腺癌對化療藥物不甚敏感,不能切除的小腸癌患者應用化療后,個別患者可呈現腫瘤縮小、癥狀改善。常用藥物有氟尿嘧啶、絲裂霉素、順鉑、洛莫司汀等。聯合化療的優于單劑化療。小腸肉瘤對化療藥物有一定的敏感性,特別是阿霉素對各類轉移灶的有效率超過65%。對巨大小腸平滑肌肉瘤,術前應用阿霉素、順鉑、環磷酰胺、更生霉素、長春新堿等藥物的聯合化療,可使瘤體縮小,增加腫瘤的活動度,提高切除率。對于不能切除的小腸
惡性淋巴瘤,應用COPP方案或MOPP方案,可以使瘤體明顯縮小,以達到改善癥狀、延長生命的目的。
五、中西醫綜合治療
根據小腸惡性腫瘤發現時多屬晚期和易于擴散等特點,臨床上多采用中西綜合治療為宜。一般不單純作手術,而是手術和其他方法聯合應用。
1.手術+中藥
目前手術治療仍然是小腸惡性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特別是早期或較早期的患者,如無手術禁忌證者,均應采取手術治療。而中醫治療可以扶助正氣,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遠期療效。
2.手術+放療+中藥
為提高手術切除率和減少術后的復發或遠處轉移,也可術前或術后予以放射治療。放療加手術加長期中藥治療,對提高小腸惡性腫瘤病遠期生存具有一定的價值。特別是在小腸惡性腫瘤切除后,有肝轉移者,可以考慮肝區放射治療,結合中藥治療,常有較好的姑息效果。
3.手術+化療+中藥
對有梗阻的患者,如能作改道手術,并結合中藥和化療藥物,亦有一定幫助。應用理氣瀉下為主的中藥對不全性腸梗阻也有一定效果。
4.化療+中藥 化療合并中草藥是攻補結合的較為理想的方法,有其發展前途。目產應用于晚期病例,取得的初步結果是鼓舞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