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
尖銳濕疣患者皮損區的免疫狀態與免疫治療療效的關系。
方法 觀察5%
咪喹莫特乳膏治療3O例尖銳濕疣的臨床療效,并采用免疫組化方法檢測治療前皮損區人類白細胞抗原-DR(HLA-DR)、CDla、CD16、細胞間粘附分子-1(ICAM-1)的表達。
結果 治療后8周,2O例(66.7)患者有效。咪喹莫特治療有效者,治療前其皮損HLA-DR、CDla、CD16及 ICAM-1陽性表達明顯多于無效者(P<0.05)。
結論 尖銳濕疣皮損處HLA-DR、CDla、CD16及ICAM-1陽性表達多者提示免疫治療有效。
尖銳濕疣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其自然病程個體差異很大,一般認為其發生、轉歸與機體的免疫狀態有關,因此臨床上常采取免疫調節治療。然而,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亦存在個體差異。樹突狀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及粘附分子參與了皮膚的免疫應答。為了進一步研究尖銳濕疣患者的免疫狀態及其與免疫治療的關系,我們觀察了5%咪喹莫特乳膏治療尖銳濕疣的臨床療效,并檢測了尖銳濕疣皮損區人類白細胞抗原-DR(HLA-DR)、CDla、CD16、細胞 間粘附分子-1(ICAM-1)表達的情況。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及治療方法
30例尖銳濕疣患者,來自我科門診,男19例,女11例,年齡21~60歲,平均36.5歲,病程15 d至90 d,平均26 d。治療前取疣體活檢。治療方法:用5%咪喹莫特乳膏(商品名
明欣利迪,四川明欣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涂一薄層于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銳濕疣皮損處,按摩數次,每周3次,療程8周。在試驗期間禁止使用抗病毒藥和其它免疫調節劑。
1.2 免疫組化方法
免疫組化法采用標準SP法染色。HLA-DR、CD1a、CD16、ICAM-1單克隆抗體為美國 Santa Cruz公司產品。抗體稀釋度均為1:100。主要操作步驟:切片裱于經APES處理的清潔載玻片上,置60℃孵箱烤4~6h,常規脫蠟水化,滴加第一抗體,37℃,1 h。滴加生物素標記的二抗,37℃,30 min。滴加過氧化酶標記的鏈親合素,37℃,30 min后DAB顯色,蘇木素復染封片。以上各步間均用 0.01 mol/L PBS(pH 7.4)沖洗3次,每次5 min。以正常淋巴組織作陽性對照,空白對照以PBS代替一抗,余同前。
1.3 結果判斷
判斷標準參見文獻[1]。臨床療效:療效指標為疣件的數 目和總面積,按照痊愈、顯效、進步、無教四級標準評價。痊愈:疣體完全消退;顯效:60%≤疣體面積減少<1O0%;進步:2O%≤疣體面積減少<60%;無效:疣體面積減少<20%或繼續加重。將痊愈和顯效病例合計計算有效率。
免疫組化結果判定:以染色強度和染色范圍之和為每種標記的總分數。染色強度:0分為無染色;1分為弱陽性;2分為中等度陽性;3分為強陽性。染色范圍:0分為偶見陽性;1分為片狀陽性;2分為廣泛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Wilcoxon秩和檢驗,雙側。a=0.05為檢驗水準。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8周,15例患者痊愈,5例顯效,痊愈率為50%,有效率為66.7%。
2 2 皮損 逸 HLA—DR、CDIa CDI6、ICAM 1的表達
HLA-DR、CDla、ICAM-1陽性細胞主要分布于表皮棘細胞層和基底層,陽性表進部位位于細胞膜或細胞漿;CD1 6陽性細胞位于真皮層,表達部位在細胞膜(圖1~4)咪喹奠特治療有效者,治療前其皮損區HLA-DR、CDla、CD16及ICAM-1陽性表達明顯多于無效者,見附表。
圖1 尖銳濕疣皮損區HLA-DR陽性樹突狀細胞位于表皮基底層和棘細胞層,表達部位在細胞膜/細胞漿。SP×400
圖2 尖銳濕疣皮損區CD1a陽性樹突狀細胞位于表皮基底層和棘細胞層,表達部位在細胞膜/細胞漿。SP×400
圖3 尖銳濕疣皮損區CD16陽性細胞位于真皮層,表達部位在細胞膜。SP×400
圖4 ICAM-1在尖銳濕疣表皮基底層和棘細胞層的角質形成細胞胞膜陽性表達。SP×400
A: Responders to imiquimod; B: Monresponders to imiquimod
附表 咪喹莫特治療尖銳濕疣有效者和無效者各標記染色分數的比較
3 討論
咪喹莫特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型的免疫調節劑,可誘導人單核細胞、樹突狀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產生干擾素(IFN)-a、
腫瘤壞死因子(TNF)-a和白介素 IL-1、IL-6、IL-8、IL-12,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發生針對感染 HPV細胞的Thl型免疫應答,最終清除感染的病毒
[2]。HLA-DR及 CDla都是樹突狀細胞的表面標志。樹突狀細胞是表皮中至關重要的抗原遞呈細胞,并參與細胞激活和免疫監視
[3]。有研究
[4]表明,尖銳濕疣患者存在局部免疫缺陷,表現為皮損部位 CD4、CDla陽性細胞數目減少。本研究發現,瞇喹莫特治療有效者,治療前其皮損 HLA-DR、CDla陽性表達明顯多于無效者,與文獻報道
[5,6]其它的免疫調節劑如干擾素、疫苗結果相似。對于咪喹莫特治療抵抗者,由于抗原遞呈細胞的低密度,導致在咪喹莫特治療時細胞因子生成不足,難以激活局部的免疫反應,故治療無效
[7]。
CD16是人類NK細胞 的表面標志。NK細胞是天然免疫和獲得免疫的效應細胞,其表面的膜蛋白CD16有細胞粘附作用。NK細胞借助其表面的CD16,結合并殺傷靶細胞(病毒感染細胞)。NK細胞還可釋放r-干擾素、TNF-a、IL-1等細胞因子,調節免疫應答。病毒可激活NK細胞。有研究[4,6]表明,尖銳濕疣患者存在局部免疫缺陷,其皮損部位CD16陽性細胞數目減少;干擾素治療有效者的皮損處CD16陽性細胞明顯多于無效者。本研究發現,咪喹莫特治療有效者,治療前其皮損CD16陽性表達明顯多于無效者,提示在尖銳濕疣患者,HPV不能有效激活NK細胞以及相應的免疫應答,對HPV感染細胞的殺傷能力較弱,從而導致尖銳濕疣皮損的出現并持續存在,免疫治療難以奏效。
ICAM-1(CD54)屬于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正常情況下,ICAM-1很少表達或不表達。受到炎性細胞因子如 TNF-a等的刺激時,可表達于多種細胞表面例如活化的T細胞、內皮細胞、表皮角質形成細胞,參與免疫應答和免疫調節以及炎癥反應,并參與免疫細胞識別和調節細胞凋亡
[3]。咪喹莫特治療有效者,治療前其皮損ICAM-1陽性細胞明顯多于無效者。皮損區ICAM-1表達的上調可促進白細胞移行至血管外,粘附于角質形成細胞,并且通過與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LFA-1)相互作用活化T淋巴細胞 。
綜上,咪喹莫特治療尖銳濕疣有效者的皮損區HLA-DR、CD1a、CD16及ICAM-1陽性表達明顯多于無效者,提示 局部皮損處 HLA-DR、CDla、CD16及 ICAM-1陽性表達多的尖銳濕疣患者對免疫治療有效。
參考文獻
1 Coleman N ·Birley HDL,Renton AM ,et a1.Immunological events in regressing genital warts.Am J Clin Patho1.1998 I 102 (6)t768.
2 Sauder DN. Immunomod ulatory and pharmacologic properties of imiquimod. J Am Acad Dermatol。2000;43(1)lS6.
3 龔非力主編.基礎免疫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24-173.
4 Arany I,Evans T, Tyring SK.Tissue specific HPV expression and d0wnreguIati0n of local immune responses in condylomas from HIV seropositive individuals.Sex Transm Infect,1998 l 74(5)t349.
5 Davidson EJ, Boswell CM, Sehr P,et a1.Immunological and clinical responses in women with vul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accinated with a vaccinia virus encod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16/18 oncoproteins.Cancer Res,2003I63(18)l 6032.
6 Arany I.Tyring SK.Activation of local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interferon-responsive patients with human papillomavirus-associated lesions. 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1996I16(6)l453.
7 Arrese J,Paquet P,Claessens N,et a1.Dermal dendritic cells in anogenital warty lesions unresponsive to an immune—response modifier.J Cutan Pathol,2001,28(3)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