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珊珊
(濟南軍區青島第二療養院,山東青島266071)
運動神經元病(MND)為一組原因不明,選擇性地損害脊髓前角、腦干運動神經核的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表現以肢體的上、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共存,而不累及感覺系統、植物神經、小腦功能為特征。以患者上、下運動神經元合并受損最常見,主要表現為受累部位肌肉萎縮、無力,喪失勞動力及生活自理能力。
對于運動神經元病變疾病患者來說,要想早日擺脫疾病的困擾,需要依靠科學的康復護理方法。
1.水療法。水溫36℃~37℃,15~20min,每日1次,11~15次為1個療程,此療法對于降低肌張力、改善肢體血液循環有一定幫助。
2.按摩與運動療法。①按摩療法:按摩對于改善局部肌肉功能、防止關節攣縮有很大作用,應每日堅持進行。②運動療法:本病的運動療法效果雖然存在爭論,但大部分病人進行適量運動是有幫助的,并可增強體質,但注意不要勞累過度,過量的運動會引起肌肉疲勞,因此宜根據病情,在運動耐量試驗的基礎上制訂可行的計劃,定量、間斷地進行運動治療,以保持關節活動度、肌肉長度,維持肌肉最大的功能。由于本病早期易侵犯手肌,因此應進行主動或被動的手肌運動,如分指、并指、對掌、握持、屈腕、伸腕、伸指運動。
3.吞咽困難的康復護理。吞咽困難由腦干運動神經核變性引起咽喉部運動肌麻痹,稱為真性延髓性麻痹,亦可因錐體束損害引起假性延髓性麻痹所致。早期可調節食物的稀稠度、更換頭部姿勢滿足營養需要,但需防止吸入性肺炎。晚期需要插胃管鼻飼,維持足夠的營養。
為了使患者盡快地康復,好的護理方法很重要。
4.生命體征的監測:給予持續心電監護,監測血氧飽和度、心律、呼吸、血壓的變化。因患者病情累及了呼吸肌,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對呼吸的監測非常重要,發現異常及時對癥處理,給予氣管插管或使用面罩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對長時間脫機困難者可以行氣管切開術,保證有效通氣。
5.呼吸道的管理:上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用機械通氣不能很好地清理呼吸道,要定時翻身拍背,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濕化氣道,無菌操作氣管切開,安全使用氧氣。
此病患者多行動不便,心情低落,在護理工作中要盡量減輕患者的“不便感”,積極做好心理護理,細心觀察患者的每一點進步并給予肯定,為患者的康復治療樹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