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喝粥養人”。可經過長時間的熬制,大米中的淀粉會分解為糊精,升糖指數增高,容易使得餐后血糖驟升,于是很多糖友“談粥色變”。其實,參考以下辦法,糖友也能享受粥的美味。
1.熬粥時添加粗糧。粗糧包括兩類:一類是沒有精加工的糙米、全麥等,另一類是各種雜糧,如玉米、小米、黑米、大麥、燕麥、蕎麥及各種雜豆。熬粥時添加粗糧,不僅可增加膳食纖維,而且能明顯降低升糖指數。
2.拉長喝粥時間,使得血糖升高速度變緩。
3.粥不要熬得太爛。粥熬得越爛,糊化程度越高,升糖指數也就越高,血糖越難控制。
4.不在早餐喝粥。研究證明,凌晨2時至中午12時,血糖普遍偏高;到了中午和下午,人體血糖趨于平穩。因此,午餐或晚餐喝粥更好。
5.喝粥前先吃點主食。空腹喝粥,易引起血糖波動。建議糖友喝粥除了先吃主食,還可以就著蔬菜、葷菜一起吃。食物種類豐富了,綜合血糖指數就下降了。
飽食后飲咖啡或使血糖升高
在享用過一頓富含脂肪的大餐后,不少西化的人愿意喝上一杯咖啡,解解油膩。但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一習慣可能會讓血糖加倍升高,影響健康。
加拿大研究人員挑選了一組健康的男性研究對象。其研究結果表明,吃一頓大餐后再喝糖水,研究對象的平均血糖水平會比僅喝糖水的健康人高出32%。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餐后5小時讓研究對象每人喝兩杯咖啡,1小時后,再喝一杯糖水。血糖測量結果發現,研究對象的平均血糖水平比僅喝糖水的健康人高出65%。這意味著,咖啡因加劇了高脂肪飲食對健康的損害。
步行可降低
糖尿病發病率
美國醫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步行不但可以降低糖尿病患病率,而且可降低其病死率。
研究人員收集了1990年和1991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中2896例大于等于18歲的糖尿病患者的資料。研究結果顯示,與不活動者相比,每周步行大于等于兩小時的患者總病死率降低39%,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34%。每周步行3~4小時與步行時心率及呼吸頻率中度增加的患者病死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