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大家都明白一般的藥物治療對于抑制癌細胞是不夠的,需要通過化療來配合治療。但化療過后帶來的副作用是比較大的。化療過程中,
癌癥患者使用骨髓抑制性化療藥物,特別是在強烈的、骨髓剝奪性化學藥物治療后、注射
立生素有助于預防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發生,減輕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程度,縮短粒細胞缺乏癥的持續時間,加速粒細胞數的恢復,從而降低合并感染發熱的危險。
眾所周知,立生素是國際公認的化療后首選生白制劑。但本品具體怎么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項,你都懂了嗎?
首先,化療藥物給藥結束后24-48小時起,立生素是通過皮下或靜脈注射立生素,每日一次。立生素的用量和用藥時間應根據患者化療的強度和中性粒細胞下降的程度決定。
對化療強度較大或粒細胞下降較明顯的患者以2.5μg/kg體重/日的劑量連續用藥7天以上較為適宜,至中性粒細胞恢復至5,000/mm3停藥;如所用化療藥物的劑量較低,估計造成的骨髓抑制不太嚴重者,可考慮使用較低劑量預防中性粒細胞的減少,以1.25μg/kg體重/日的劑量用藥,至中性粒細胞數穩定于安全范圍;對化療后中性粒細胞已明顯降低的患者(中性粒細胞<1,000/mm3),以5μg/kg體重/日的劑量用藥至中性粒細胞恢復至5,000/mm3以上,穩定后終止立生素治療并監視病情。
然后,在使用立生素過程中,應注意以下6點,
1. 立生素應在化療藥物給藥結束后24-48小時開始使用,不宜在化療前或化療過程中使用。
2. 使用本口過程中應定期每周檢測血象二次,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數變化情況。
3. 對髓性細胞系統的惡性增殖(急性粒細胞性
白血病等)立生素應慎重使用。
4. 長期使用立生素的安全有效性尚未建立,曾有報導可見脾臟腫大。
5. 該藥僅供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6. 雖然立生素在臨床試驗下未發生過敏反應病例,但國外同類制劑曾發生過少數過敏反應(發生率<1/4000),可表現為皮疹、
蕁麻疹、顏面浮腫、呼吸困難、心動過速及低血壓,多在使用立生素30分鐘內發生,應立即停用,經抗組織胺、皮質激素、支氣管解痙劑和(或)腎上腺素等處理后癥狀多能迅速消失。這些病例還應再次使用致敏藥物。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您,對立生素或同類制劑及對大腸桿菌表達的其他制劑有過敏史者不能使用本品。有些患者使用立生素后主要的不良反應為骨和(或)肌肉酸痛及乏力,個別病人可見皮疹、發熱、流涕或寒戰等
感冒癥狀,上述不良反應均較輕微,易于耐受,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停藥后癥狀即可消失,這也是立生素的一個優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