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爾絲異維A酸膠丸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維生素A類似物,最初主要用于治療嚴重的痤瘡,近年來泰爾絲通常用于治療中度痤瘡和防止痤瘡發展成疤痕等后遺癥。在各種皮膚損害中,泰爾絲異維A酸對炎性丘疹及結節的效果較好,對囊腫性和聚合性痤瘡的效果尤佳,特別對油膩皮膚和皮損疼痛者效果最快。泰爾絲是國際公認治療痤瘡的藥物;起效快、代謝快、療效出眾。臨床發現異維A酸膠丸配合離子噴霧治療中重度痤瘡的療效優于維胺脂,現報道如下。
臨床將收治中重度痤瘡3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17~40歲,平均23.8±6.1歲,病程3個月~5年。對照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齡16~40歲,平均22.9±6.59歲,病程2個月~5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和皮損嚴重程度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皮損按Pillsbury分類法均為Ⅲ~Ⅳ級,育齡期患者在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后半年內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自愿參加且能夠按要求完成療程者。以下各情況被排除:①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②已知對維A酸類藥物及其制劑中成分過敏者;③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及系統性疾病者;④血糖、血脂異常者及精神病患者。
治療方法:治療組30例給予異維A酸膠丸口服,每日2次,每次20mg,連服4周后改為每日2次,每次10mg,再服4周,同時做離子噴霧,噴霧時加紫外線照射,隔日1次,每次20分鐘,總療程8周;對照組28例給予維胺脂膠囊口服,每日2次,每次50mg,連服4周后改為每日2次,每次25mg,再服4周,總療程亦為8周。兩組在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治療痤瘡的藥物,對較大的囊腫合并積膿者,可給予局部清除膿液等處理。
觀察指標:治療期間每2周隨訪1次,每月檢查1次血、尿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并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的2、4、6、8周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按4級評分法及記錄各項觀察指標的分值,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程度計算療效指數。療效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并同時記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療效判定標準:①基本痊愈:癥狀體征基本消退,局部遺留少許淡紅或紫紅色斑,或淺在凹陷,療效指數≥90%;②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輕,60%≤療效指數<90%;③好轉:癥狀體征改善,20%≤療效指數<60%;④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仍有新皮損發生者,療效指數<20%。
結果
療效 異維A酸組:19例病人痊愈16例(84.2%),顯效2例(10.5%),無效1例(5.3%)。在治療過程中,所有病人均表現為皮損體積范圍上的縮小,疣體伏平。鬼臼毒素組:20例中痊愈15例(75%),顯效2例(10%),無效3例(15%)。兩組痊愈率分別為842%和75%,經χ2檢驗,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
期復發率 異維A酸組復發率15.%(3/19),明顯低于鬼臼毒素組復發率40.0%(8/20)(P<0.01)。
不良反應: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主要發生于皮膚黏膜,表現為輕到中度的口干、唇炎、脫屑、皮膚干燥、瘙癢等,治療組出現20例(66.67%),大多發生于治療2周時,對照組出現25例(89.29%),大多發生于服藥后的3~7天;治療組1例出現疲勞,1例出現暫時性關節痛,均未經特殊處理,停藥后很快緩解;對照組2例頭暈、頭痛,1例出現輕度胃腸道不適,經對癥處理后均未影響治療。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后檢查血、尿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均無異常。
討論
異維A酸又稱13-順式維A酸,其作用機理:①促進上皮分化正常化;②抑制毛囊皮脂腺導管上皮過度角化;③降低皮脂分泌率達80%~90%;④抑制痤瘡丙酸桿菌的生長;⑤促進淋巴細胞與單核細胞分化,激活巨噬細胞和朗格漢斯細胞,調節病變皮膚的免疫和炎癥反應。因此異維A酸能針對痤瘡發病的多個環節發揮作用,已廣泛用于常規治療無效的中度痤瘡和重度痤瘡。離子噴霧不僅可以清潔疏通毛孔,促進分泌的皮脂液排出,又能給皮膚補充水分,減輕異維A酸引起的皮膚干燥等不良反應;同時加紫外線照射,可進一步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
上述觀察顯示,兩組患者從治療第2周開始,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患者的痊愈、顯效例數逐漸增加,痊愈率及有效率不斷提高,治療8周后,治療組的痊愈率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二者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方面,治療組出現20例,對照組出現25例,二者亦有顯著性差異(P<0.05)。
由此說明,異維A酸膠丸配合離子噴霧治療中重度痤瘡的療效優于維胺脂,不僅從內外兩個環節控制痤瘡的形成和發展,又能減少皮膚黏膜不良反應的發生,是治療中重度痤瘡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