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抑郁癥是老年人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在65歲人群中發生率約占1/7左右。抑郁癥是一種悲觀,沮喪,心境抑郁,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并有強烈的消極觀念和自殺行為。老年抑郁癥的表現除與一般抑郁癥相似外,往往還有一些特殊類型,如反應性抑郁癥、疑病性抑郁癥、隱匿性抑郁癥。
抑郁癥的早期表現:人變得不愛說話,自怨自艾,對別人說笑沒有反應,落落寡歡,情緒低落或不穩。睡眠不好,特別是早醒,可以自責自罪,容易疲乏,自信心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興趣愛好減少,可以伴有身體不舒服,如頭痛頭暈,食欲不振等。如果上述情況持續幾周或逐漸加重就會轉為重癥。
重癥抑郁癥的表現:情感缺乏,興趣缺乏或脫離社會,記憶力明顯減退或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喪失,疑病癥,悲觀消極,喪失自尊,甚至產生尋死念頭伴自殺動機。
老年抑郁患者應全面護理,家人及護理者的關愛是幫助老年患者從抑郁陰影走出來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老年抑郁癥患者如何護理呢?
藥物護理
(1)堅持服藥入口是保證治療,緩解癥狀的基本條件,是做好護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根據抑郁癥不同表現類型,注意選擇性用藥。用藥前必須了解病情,有無過敏史、禁忌證等。(2)對入睡困難者可服用吸收快、作用短的催眠藥,如三唑侖;對早醒者可服用長效安眠藥,如硝基安定;對
失眠為主的患者可以選用舒樂安定;對伴有焦慮癥狀、肌肉緊張的患者可選用地西泮。(3)在及時治療和講究睡眠衛生的基礎上要有限制的、間斷的、適當的、合理使用安眠藥,充分發揮藥效,減少副作用,力圖以最小的有效劑量達到催眠的目的。精神藥物雖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它所產生的復雜的副作用,如不恰當處理可直接影響治療。因此消除軀體不適和副作用,也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措施。
安全護理
(1)嚴密觀察患者的言語,動作和行為表現,以及非言語的情感反應,早期發現病情動態先兆。如患者的消極談論,衣袋里的遺書墨跡等,要做到心中有數。洞察患者反常的情感變化,是十分重要的啟示。對此,決不能掉以輕心,要及時報告主管醫生并加強護理,嚴防自殺行為。(2)細心觀察患者睡眠情況,防止患者偽裝入睡麻痹護理人員,乘機尋隙自殺和自傷,對不能入睡者應引起高度的重視。此類患者自殺多發生于凌晨及上午,因此在這段時間應重點加強崗位巡視,將患者放置安全,易于觀察的房間。(3)嚴格安全檢查制度,做到認真仔細不留死角。尤其保管好刀剪、火柴、繩子、玻璃等危險物品,以防患者利用作為自殺工具。
心理護理
(1)如果患者一直是郁郁寡歡,悲悲切切,可以采用支持、安慰或心理動力學的護理,著重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如果患者表現為不善交際,孤僻,退縮,可以采用交談技巧與患者溝通,使病人感到親切,信賴,縮短了護患距離,從而提高病人的交往能力;如果病人因為婚姻、家庭問題等出現抑郁、悲觀和絕望,可以考慮采取家庭探視時配合指導,協調家庭關系,以及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護理,解決處理婚姻和家庭問題,從而緩解抑郁癥狀。(2)老年抑郁癥的病人無法宣泄內心的積郁,常常感到孤獨,恐懼,彷徨。表現為反應遲鈍,接觸被動,無語,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關心體貼,主動接觸病人。注意交流技巧、言語恰當,加深理解病人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病人消除自卑和無能的心理狀態,化解內心矛盾。鼓勵病人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克服對疾病的困惑。(3)危機的干預,對有自殺企圖的抑郁癥病人,重點強化他們的獨立性,減少依賴性,注意鞏固和發展新學到的應對技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面對現實和重視社會支持的作用。通過危機干預,讓病人學會怎樣正確面對挫折,學會正確的宣泄和情緒調節,可以使絕大多數有自殺企圖的抑郁癥病人避免自殺的發展,更好地去適應生活。
基礎護理
(1)老年抑郁癥的病人由于生活自理差,懶散,依賴性強,再加上消極悲觀,心境抑郁,常常會沒有食欲或自責自罪而拒食,我們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選擇營養豐富、色澤鮮亮的食物,以增進食欲。(2)細心觀察病人的進食情況,對體弱的病人應給予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證病人有足夠的熱量,維持各器官功能。對拒食的病人,護理人員可以做耐心解釋工作,必要時給予鼻飼飲食,或按醫囑靜脈輸液,以保證病人的營養和水分的攝入。對于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做好皮膚護理,保持頭發、面部、手腳的清潔,勤換內衣,保證床單位的整潔,協助病人料理好個人生活。
環境護理
適合老人活動特點,病室安靜、室內清潔明亮、空氣流通、濕度適中、光線柔和;地面平坦、干燥、無障礙、無積水,衛生間應設有防滑墊及使用坐便;走廊及衛生間應設有扶手;病人單元用物簡單,病床舒適松軟,被褥厚薄得當,便于上、下床,兩邊應設有活動床檔。
老年抑郁患者在進行治療護理的同時,加強了心理護理,使病人充分認識疾病,正確對待疾病,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擺脫不良心理,阻止和延緩了疾病的發展,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