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后的營養和飲食指導
脊髓損傷后,一般患者及家屬常常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骨骼脫位的復原、運動和感覺功能的康復、大小便的控制等較為明顯可見的問題上,但對于其他身體狀況或體內的變化,常因為不瞭解或照顧上的疏忽,而無法給予患者全面的照顧。其中關于脊髓損傷后的體重改變、營養均衡、水分的變化、血液中電離子及內分泌失調等,由于未能加以注意而引致后期合并癥的產生,此乃始料未及。脊髓損傷后常見的新陳代謝及內分泌問題,包括營養均衡失調、體重的改變、膽固醇偏高、血中電離子不平衡、內分泌的荷爾蒙失調、貧血、
骨質疏松癥等,以下將逐一予以介紹。
營養均衡失調
脊髓損傷患者在急性期受傷住院后,常需要接受頭部固定或頸椎牽引治療,如此往往增加餵食上的困難;同時因為脊髓損傷所造成的手部功能障礙,使得患者本身也無法順利的自行進食而需家屬的幫忙,再加上因為以上生理問題而令患者產生心理上的障礙、沮喪進而導致心情郁悶、食欲不佳、進食的慾望大減。以上狀況若患者或家屬不加以注意或增加飲食的總量,常常會引起飲食不均衡;另外再加上手術后傷口愈合所需的大量營養補充、脊髓損傷后合併癥如壓瘡、肺炎或尿道感染而使得體內的新陳代謝速率增大,均是引起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假使發覺身體體重低于標準體重超過10%以上、血清中
白蛋白低于3gm/dl、血紅素低于12gm,便代表體內營養出現警訊需加以注意。
體重的變化
在受傷后的初期,患者常會發覺體重有下降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在受傷后骨頭及軟組織受到破壞,另外細胞內所含有的高水分往細胞外聚集,同時合并在急性受傷后第一個月內常會有夜尿增加,所以常造成體重的下降。再加上上述所言受傷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因素所引起的飲食減少或營養失調,會讓體重下降更加明顯。 截癱,干細胞,輪椅,康復,導尿截癱但是體重在慢性期的表現便大不相同,在受傷6個月以后常見體重慢慢增加,因為脊髓損傷后合并肢體癱瘓,肌肉會慢慢產生萎縮,最后甚至會被脂肪細胞所替代,再加上患者常因活動障礙出門不易而逗留家中,食物攝取量增加但活動量卻是減少,而產生營養過剩的問題,甚至形成肥胖,而肥胖又令人覺得活動不方便,容易產生疲倦,所以惡性循環地使活動量更為減少,最后致使體重大幅增加。但是肥胖卻不是福,因為肥胖容易引起心臟血管系統、腦血管系統、血糖控制、血壓控制異常、血中脂肪增加等問題,讓脊髓損傷患者除了肢體活動、感覺異常等煩惱以外,還需面對更多的難題。
膽固醇的變化
據以上所述,慢性期的脊髓損傷患者除了面對肥胖的問題之外,常會發現體內的高密度膽固醇減少,低密度膽固醇及血液中的三硝酸甘油脂上升,而引起血管中的動脈硬化,再加上受傷后的血液中血糖控制異常、日常生活活動量減少或在家中運動訓練的時間過少,便容易導致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例如: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等。
高血鈣癥
年輕的脊髓損傷患者,較有機會在急性期時出現高血鈣癥候群,而其主要原因是受傷后肢體活動減少導致鈣質從骨質中流失,同時骨骼中的骨質再生減少。若臨床上常出現頭痛、倦怠、躁動、惡心、嘔吐甚至
癲癇的產生,此時便得注意是否血液中鈣質有過高的傾向。高鈣血癥除了引起臨床不適癥狀以外,因血液中鈣質增加進而易引起尿液中鈣質的升高,一般而言此時經由腎臟排出的鈣質為正常人的3倍,這樣的結果有可能引起泌尿道系統的結石,甚至因為骨質流失而產生骨質疏松癥。為防范于未然,必須鼓勵并協助患者提早下床,增加肢體的活動度,以盡量避免鈣質從骨骼中流失,同時需要攝取足夠的水分,如果頭痛、倦怠、躁動、惡心、嘔吐等癥狀仍無法緩減,便需要適當的藥物治療。
血液的變化
脊髓損傷后急性期常有短暫的貧血產生,此可能是因為細胞內含水量產生變化所導致的稀釋作用,但通常進入慢性期以后均會逐漸恢復,若貧血的情況持續需注意到是否有營養不均衡或是慢性感染,如褥瘡、尿道感染所導致的。另外,還必須注意血液中糖元的變化,因為在急性期約有40%到70%的患者,會產生血糖耐受障礙的生理變化,但隨著時間過去均會慢慢改善。 截癱,干細胞,輪椅
飲食治療原則
由于脊髓損傷后患者活動度下降,同時在居家生活中也是以靜態活動為主,造成他們的基礎代謝率下降,相對地所需消耗的熱量也不多。一般而言,對四肢癱瘓的患者其所需的熱量約為每天每公斤23大卡;但對于下肢癱瘓的患者由于活動度較高,故熱量約為每天每公斤28大卡。日常生活飲食攝取的選擇應為高纖維、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及熱量的調整,以期望減少血液中三硝酸甘油脂及中性脂肪質,以達到能同時控制體重及維持長期康復治療所需的能量消耗。
飲食攝取上也應避免高熱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點、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紅茶飲料等。煮食烹調時應避免使用豬油,且應減少蛋黃、內臟類、過量的海鮮等高膽固醇的食物,并增加高纖維類食物,如蔬菜、谷類、水果與足夠的水分攝取。以上種種乃希望患者能在專業醫師、營養師及護理師的指導下,避免體重不當的增加及維持營養的均衡,同時減少高膽固醇及三硝酸甘油脂增加所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的產生。良好的飲食習慣,乃是日常生活保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