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的逐漸走低,我們就要告別短暫的金秋,步入寒冷的冬季。在寒冷的天氣里,偏頭痛患者的病癥極其容易被誘發。這是因為,當人被冷空氣侵襲時,身體在冷刺激的作用下,可反射性地引起顳動脈及其分支痙攣變細,當痙攣達到最大限度時,就轉為被動性擴張,出現動脈怒張、充盈、搏動增強,血流沖擊擴張的動脈壁上痛覺神經末梢,引發頭痛。
偏頭痛是反復發作的一種搏動性頭痛,屬眾多頭痛類型中的“大戶”。發作前常有閃光、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先兆,同時可伴有神經、精神功能障礙。它是一種可逐步惡化的疾病,發病頻率通常越來越高。
偏頭痛的臨床表現
(一)不伴先兆的偏頭痛(普遍型偏頭痛)最為常見。發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動性頭痛,伴惡心、嘔吐或畏光。體力活動使頭痛加劇。發作開始時僅為輕到中度的鈍痛或不適感,幾分鐘到幾小時后達到嚴重的搏動性痛或跳痛。約2/3為一側性頭痛,也可為雙側頭痛,有時疼痛放射至上頸部及肩部。頭痛持續4~72小時,睡眠后常見緩解。發作間有明確的正常間隙期。若90%的發作與月經周期密切相關稱月經期偏頭痛。至少出現上述發作5次,除外顱內外各種器質性疾病后方可作出診斷。
(二)伴有先兆的偏頭痛(典型偏頭痛)可分為先兆和頭痛兩期:
1.先兆期 視覺癥狀最常見,如畏光,眼前閃光、火花,或復雜視幻覺,繼而出現視野缺損、暗點、偏盲或短暫失明。少數病人可出現偏身麻木、輕度偏癱或言語障礙。先兆大多持續5~20分鐘。
2.頭痛期 常在先兆開始消退時出現。疼痛多始于一側眶上,太陽穴,眶后部或額顳區,逐漸加重可擴展至半側頭部,甚至整個頭部及頸部。頭痛為搏動性,呈跳痛或鉆鑿樣,程度逐漸加重發展成持續性劇痛。常伴惡心、嘔吐、畏光、畏聲。有的病人面部潮紅,大量出汗眼結膜充血;有的病人面色蒼白,精神萎靡,厭食。一次發作可持續1~3日,通常睡覺后頭痛明顯緩解,但發作過后連續數日倦怠無力。發作間歇期一切正常。
(三)眼肌麻痹型偏頭痛 極少見。起病年齡大多在30歲以下。有固定于一側的頭痛發作史,在一次較劇烈頭痛(眼眶或眶后痛)發作后,出現同側的眼肌麻痹,以上臉下垂最多見。麻痹持續數日或數周后恢復。開始幾次發病麻痹完全恢復,但多次發作后可遺留部分眼肌麻痹而不恢復。神經影像不宋體排除顱內器質性病損。
(四)兒童期良性發作性眩暈(偏頭痛等位發作)有偏頭痛家族史但兒童本人無頭痛。表現為多次、短暫的眩暈發作,也可出現發作性平衡失調、焦慮,伴有眼球震顫或嘔吐。神經系統及腦電圖檢查正常。間隙期一切正常。部分兒童成年后可轉為偏頭痛。
(五)偏頭痛持續狀態 偏頭痛發作持續時間在72小時以上(其間可能有短于4小時的緩解期)的稱偏頭痛持續狀態。
偏頭痛的發病原因
中外專家均稱,偏頭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由于約60%的患者可問出家族史,部分病人家庭中有癲癇病人,故專家認為該病與遺傳有關,但尚無一致的遺傳形式。
(2)內分泌因素,血管性偏頭痛多見于青春期女性,在月經期發作頻繁,妊娠時發作停止,分娩后再發,而在更年期后逐漸減輕或消失。
(3)飲食因素,經常食用奶酪、巧克力、刺激性食物或抽煙、喝酒的人均易患血管性偏頭痛。
(4)其它因素,情緒緊張、精神創傷、憂慮、焦慮、饑餓、失眠、外界環境差以及氣候變化也可誘發偏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