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筆者偶然間看到劉醫生寫的一篇關于上班族如何防治頸椎病的日志,現稍作整理,與大伙分享:
都說“辦公室一族距離頸椎病只有1厘米”,這是對目前職場人士的健康現狀再恰當不過的比喻了。由于長期面對電腦從事伏案工作,同時又缺乏對頸椎的日常保護和鍛煉,頸椎病就無聲無息地爬上了辦公室族們的肩上。是打響“保衛頸椎戰”的時刻了。
前些天,我在小區門口碰到一個鄰居從外面回來,她手里提著在醫院拍的片子,見到我就迎上來,先是寒暄了幾句,然后一臉愁云地問我:“劉醫生,我這都不知道該去檢查什么了,我這頭暈半年多了,最近才有點時間,就趕緊去醫院檢查,這是剛從醫院拍的腦CT的片子,醫生說一切正常,您看我這應該去哪個科檢查一下啊?”我問她具體都是什么癥狀,她說主要是頭暈,有時會頭疼,還會胸悶、心慌,感覺全身無力,她說之前也查過心臟,做心電圖沒有問題。我知道她是一個雜志社的編輯,就問她:“你上班要長時間地坐在電腦面前吧?”她說:“是啊,有時在電腦前忙起來一坐就是一天。”我告訴她,她應該是頸椎出了問題。第二天,她就去醫院檢查頸椎,診斷結果是頸性眩暈。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
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頸椎病幾乎成了坐辦公室人群的通病。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辦公室一族總是長時間坐著,保持一種姿勢不變,就很容易因肌肉僵持、疲勞而引發出各種頸椎問題。但人們卻常常忽略它的存在,往往是到了癥狀嚴重、影響生活時才開始注意。
要知道,頸椎病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危害其實是很大的。在患病初期,可能只是頸肩部的肌肉酸痛,或上肢肢體偶爾麻木無力,但若不給予重視,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就會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使小問題變成大問題,一些病人就會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四肢癱瘓等癥狀。這自然就增加了治療難度和時間。我很理解現在上班族們的壓力大,他們每天睜開眼就像是不停轉動的機器一樣忙碌著。但是機器也有出問題的時候,如果不及時維修,機器就會報廢,只有平時定期地保養機器,它才能更持久更高效地運轉,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
后來,我和那個鄰居聊天,得知她其實早在一年多前就常常會脖子僵硬、肩背部酸痛,這其實就是頸椎在向她發出“求救信號”,但她根本沒把這當回事,以為休息下就好了,結果就發展成了“頸性眩暈”。那么生活中我們如何辨別頸椎發出的“問題信號”呢?一般有下面幾種情況:
1.頭部、頸部、肩部、背部或手臂有時感到酸痛,頸脖感到僵硬,扭轉活動受限。
2.出現下肢無力,行走不穩,兩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3.頸痛和頸部發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有時癥狀的出現與緩解和自己頸部的位置及姿勢有明顯關系;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有時出現持物墜落。
4.發作性眩暈,復視伴有眼震。有時伴隨惡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癥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偶爾還有肢體麻木、感覺異常。
5.頭暈、頭痛、睡眠差、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
上面的一些身體信號,對于一些較為敏感的人,都能察覺到,而可以起到提醒預防的作用。然而有些人的身體可能并不是那么敏感,或者由于某些因素而無法自覺到這些“問題信號”,直到身體真正出現具體的癥狀時,才得知已被疾病纏身。下面的一些癥狀就是常見的頸椎病類型,凡是有其中之一者,則說明已患上了頸椎病,需要及時去醫院診斷。
1.感到頸部疼痛,同時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可能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2.常常感到后頸部疼痛,向上牽引頭頸時疼痛感可減輕,向下加壓則加重疼痛,這類癥狀多為頸型頸椎病。
3.感到心慌、胸悶,但心電圖檢查正常,內科檢查也沒有其他,則可能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4.閉上眼睛向左右旋轉頭頸時,感覺
偏頭痛或眩暈,多為椎動脈頸椎病。
5.頸部疼痛并伴有四肢肌力減弱,肌體疼痛,低頭時引發全身麻木或有“過電”般感覺,多為脊髓型頸椎病,或伴有頸椎椎管狹窄。
6.手指有時呈放射性疼痛,可能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7.手里拿著東西會突然落下,身體有種被束縛的感覺,走路可能會突然摔倒,腿部輕飄飄的感覺,可能為脊髓型頸椎病。
8.頸椎病會引起血壓的變化,通常會造成血壓升高,稱頸性
高血壓。發病時表現為血壓升高、心率快、頭痛、面色潮紅、出汗等。
9.頸椎病也可導致吞咽困難,這可能是由骨質增生引起的頸椎病,或者由于頸椎病病理性刺激交感神經時,導致食道痙攣而吞咽困難。
上面的癥狀如果有一條出現在了你身上,那你就要注意你的頸椎可能已經出問題了,要及時和醫生溝通,采取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