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肝性腦病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意識行為異常和昏迷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與來自腸道的有害物質進入腦部誘發昏迷有關,但有些肝硬化伴門-體分流的患者,僅有意識行為改變而不發生真正的昏迷。
大部分肝性腦病由慢性
肝病引起,小部分病例見于重癥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急性
藥物性肝炎和急性毒蕈中毒等。少見的病例尚有原發性
肝癌和急性妊娠期脂肪肝等。肝性腦病患者體內代謝嚴重紊亂,肝性腦病時血氨和腦內氨含量都上升
肝硬化氨中毒是一重要病因。
在日常飲食中,肝性腦病患者應進行足夠的熱能和碳水化物來滿足機體的生理需要,當有
肝昏迷前兆時,應立即停止攝入蛋白質,給予無蛋白的流質飲食。不能經口進食者可改用鼻飼,流食飲食應以糖類為主,例如:葡萄糖、維生素、能量合劑等。但病人蘇醒后逐步給予蛋白質,但全日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在20克—30克,碳水化物仍是熱能的主要來源,約在75%。
正常情況下,體內代謝不斷的產生氨,又不斷的清除氨,使血氨保持在正常水平。但在肝昏迷時,肝臟清除氨的能力下降,破壞了血氨的穩定性,使血氨顯著升高,對神經系統產生毒性,誘發肝性腦病。體內氨的來源主要是外源性和內源性,控制蛋白質的攝入,就是減少外源性氨的來源。從飲食上控制蛋白質的來源是防止血氨升高的基本措施。當病人清醒后如何調整飲食中的蛋白質?調整飲食中的蛋白質不能過于著急,有的家人急于求成,見幾日無蛋白攝入,消瘦顯著、一下子補充大量的蛋白質,使病人再次進入肝昏迷。應遵醫囑及時調整蛋白質的攝入量,每隔2-3天在飲食中逐步遞增10克蛋白質,在此期間應經常檢測血氨水平直到調整到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與正常人相同,每日每公斤體重10克左右。當再次出現肝昏迷時,蛋白質的攝入量應立即降到每日20克-30克。
每日食入蛋白質的量要以不增加肝臟負擔和不引起血氨增高為宜,優先選擇優質蛋白質,如蛋、奶、魚、雞肉。脂肪量不要過度的控制。因脂肪可提供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能夠潤腸通便。無膽道合并癥時,食入的脂肪每日可在50克左右。
肝性腦病應根據病人的腹水情況確定鈉鹽的攝入,注意水、電解質平衡,防止大量的葡萄糖輸入后,出現低血鉀和低鉀性堿中毒,從而加重肝昏迷。應根據檢驗指標及時補充鉀、鈉、氯、鋅、鎂、鈣、鐵等。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肝性腦病的每日膳食一定要少量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