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是嚴重
肝病引起的以意識行為異常和昏迷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與來自腸道的有害物質進入腦部誘發昏迷有關,但有些
肝硬化伴門-體分流的患者,僅有意識行為改變而不發生真正的昏迷。肝性腦病患者體內代謝嚴重紊亂,肝性腦病時血氨和腦內氨含量都上升肝硬化氨中毒是一重要病因。肝性腦病的飲食怎樣呢?肝性腦病的飲食應該如何選擇?
肝性腦病的飲食治療原則
肝性腦病的飲食1、肝性腦病病人的膳食治療原則是控制總能量和蛋白質,減少體內代謝產氨。能量供應應適當控制,每日供給6.7MJ(1600kcal)為宜。飲食應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應占總能量的75%。昏迷不能進食時,若無食道靜脈曲張者,亦可用胃管供給營養素,當有食道靜脈曲張者,應采用靜脈滴注20%葡萄糖生理鹽水或滴注高滲50%葡萄糖液(可加入維生素C和能量合劑),以維持熱能需要。
肝性腦病的飲食2、對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質供給量控制在0.5g/kg/人左右,以后每隔2~3d調整一次供給量,但最大限量不超過1g/ 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時又有神經系統癥狀者,在2~3d內不宜給予動物蛋白質,以后從0.2~0.3 g/ kg/人開始供給,每隔2~3d調整一次。對患有腎功能不全或肝腎綜合癥的患者,應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特別是動物性蛋白。
肝性腦病的飲食3、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30~40g為宜,為防止供給熱能不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劑,既可提高能量,同時也可預防腹瀉。
肝性腦病的飲食4、維生素供給應充足,尤其是維生素C的供給量應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飲食常會導致鈣、鐵、維生素B2、維生素K等缺乏,應在飲食之外予以補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時腦中銅、鋅降低,可能為
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療中應注意鋅、銅的補充。
肝性腦病的飲食5、水和鹽的供給視有無腹水和水腫而定,若伴有腹水或水腫者,應給予低鹽或無鹽飲食,并需限制液體。
肝性腦病的飲食治療目的是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減少氨的形成,預防和減輕肝昏迷;補充適當的熱能,保證代謝需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其具體要求是供應低蛋白、高糖類、充足維生素和適量熱能膳食。應富于營養,易于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主張不必無鹽飲食,因影響食欲反而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