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抑郁是育齡女性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一般來說,第一次發病常在產婦生產后的3-4天內,有時在產后初期還會反復出現。它的主要表現就是情緒波動特別大,容易激動、莫名地壓抑哭泣或者高興得大笑,而且常常伴有失眠、健忘和疲勞等情況。
在我國,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大概在14.7%。這是產科常見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對產婦的身心健康以及嬰幼兒的生長發育都會產生比較明顯的不良影響。導致產后抑郁的因素主要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這幾方面。其中,心理干預是治療產后抑郁效果比較明顯的一種方法,它能降低產后抑郁發生的可能性,對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有好處。
一、產后抑郁癥的主要表現
。1)心理方面的主要表現
焦慮情緒很明顯;
有比較強烈的自卑心理;
認知功能有所下降;
變得更加多疑和敏感;
甚至可能出現自殺、自殘的行為。
。2)軀體方面的主要表現
睡眠質量不好,晚上很難入睡,早上又醒得早,而且一醒來就陷入抑郁情緒中難以擺脫;
食欲降低,體重也跟著減輕了;
精力不足,無精打采、疲憊無力、很懶,嚴重的時候還需要別人幫忙照顧日常生活。
二、產后抑郁癥的護理方法
(1)重視產婦身心變化,及時處理先兆癥狀
產后1周到6周是產后抑郁的高發期。所以要注重孕婦圍產期的保健,幫助她們做好生理和心理的雙重保健;
家人和朋友可以從多個角度去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況、個性特點以及過往病史,特別是分娩前后心理的變化;
對產后抑郁癥患者進行心理治療非常重要。通過心理治療,可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自我價值感。同時,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和個性特點,給予她們足夠的社會支持;
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知識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比如通過語言交流暗示、營造和諧氛圍等技巧來增進夫妻、婆媳關系,讓家庭更加和諧,這樣能降低產后抑郁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2)藥物治療措施
大部分產后抑郁通過心理調節就可以防治,但還是有一小部分患者需要藥物輔助治療,主要是進行抗抑郁治療和對癥治療;
如果產婦有感染、貧血等情況,要及時給予抗生素、鐵劑、維生素等藥物來增強機體抵抗力;輕度抑郁癥患者可以使用安定類藥物進行治療;重度抑郁癥患者可以使用三環類等抗抑郁藥;
這些用藥方案都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千萬不能自己隨便用藥。
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有些西藥會產生不良反應,對母親或者哺乳期的嬰兒都有影響。所以國家和衛計部門都不提倡單純依靠藥物來治療。為了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嬰幼兒的健康成長,目前國內外的醫療部門和醫學專家都大力提倡前期預防和心理治療。希望每個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家庭,都能多給新手媽媽一些關注、理解和支持,特別是爸爸,一個親吻或者擁抱都能給媽媽帶來安慰,不要舍不得表達自己的關愛哦。
參考文獻:
【1】任四蘭,梁玉雕,陳張銘.產后抑郁癥治療進展[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21,13(1):48-50.DOI:10.3969/j.issn.1674-4020.2021.01.12.
【2】姬峰,艾春啟,陳雙鄖,等.產后抑郁的心理干預[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21,31(4):333-336.DOI:10.3969/j.issn.1005-3220.2021.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