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細胞的去分化過程可通過誘導分化劑將腫瘤細胞誘導分化成正常細胞。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或誘導細胞分化、凋亡是最新的腫瘤治療方法——誘導分化療法,是目前腫瘤生物學和腫瘤治療學的研究熱點和前沿領域。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白血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維甲酸成為誘導分化治療的成功范例。相對而言,包括乳腺癌在內的實體瘤的誘導分化治療的研究多處于體外實驗階段。喜滴克癌細胞分化劑-尿多酸肽CDA-II) 是從健康人尿中提取和純化的一組天然活性成分的抗腫瘤制劑,通過抑制異常甲基轉移酶而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喜滴克能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肝癌切除術后的復發和肝內外轉移。喜滴克在實驗劑量的范圍內能下調肝癌基因表達、誘導分化,降低肝癌細胞的凋亡閾值,增加肝癌細胞對As2O3 的敏感性。為了研究喜滴克對乳腺癌的抗腫瘤作用,我們以全反式維甲酸(AT-RA) 為陽性對照,選用不同生物特征的細胞株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喜滴克 對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及細胞形態的影響,以期為喜滴克治療乳腺癌提供一定的實驗依據和理論基礎。
維甲酸誘導分化治療白血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維甲酸成為誘導分化治療的成功范例。相對而言,包括乳腺癌在內的實體瘤的誘導分化治療的研究多處于體外實驗階段。腫瘤細胞在體外培養條件下的增殖速度可反映其惡性程度。在實驗中,我們用細胞計數的方法研究發現,喜滴克和陽性對照藥ATRA一樣,對兩種不同生物特征的乳腺癌細胞株ER+MCF-7細胞和ER-MDA2MB-231細胞生長和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喜滴克對乳腺癌細胞MCF-7和MDA-MB-231的生長抑制作用在一定時間和劑量范圍內,表現為一定的劑量依賴性,即喜滴克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的效應隨其作用濃度增大而增加。同時本實驗在形態學上也說明了喜滴克對乳腺癌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喜滴克通過抑制異常甲基轉移復合酶活性而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凋亡,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在腫瘤臨床治療中已顯示了一定的應用價值,為無法繼續進行化療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為那些拮抗激素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藥物和新的治療方法。喜滴克作為治療實體瘤的分化誘導劑,是一種值得進一步研究的非細胞毒性抗腫瘤新藥,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徐建業等發現低濃度喜滴克能夠明顯逆轉KBV200 耐藥株癌細胞的耐藥性。隨著實驗手段的不斷完善和有效分化誘導劑的發現,癌細胞的分化治療將為腫瘤的治療做出重大貢獻,人類必將能根治惡性腫瘤這一舉世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