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和大便干結不易排出,日久可引起腹脹、腹痛、食欲不振、睡眠不安,還可引起
痔瘡、便血、肛裂等。既然有通便食物,也必然有一些食物,吃了會有“反作用”。不是所有的蔬菜水果都能減輕便秘的癥狀。那么在日常飲食中,有哪些食物多吃了對便秘的治療有反作用呢?
一、水果要挑著吃。水果中富含膳食纖維,自然多多益善。但是,也不是所有水果都適合便秘者。蘋果、山楂、烏梅、柿子等水果大都含有較多的鞣酸,具有收斂作用,便秘患者應少吃。多吃蔬菜、粗糧、紅薯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使腸道生態菌群保持正常,大便通暢。松花粉、紅薯、鮮筍、蜂蜜、火麻仁等食物也具有通便作用。菠菜是能潤腸通便,有助于保持腸道健康的蔬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菠菜中含草酸較多,會妨礙機體對鈣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焯一下,可除去其中的大部分草酸。
二、喝酒吃辣都不可取。辣椒、蔥、蒜等食物有助火傷津液的作用,容易使腸道內津液缺乏而生便秘。老年人更該注意,吃完辣后,可以喝點綠豆湯、甘蔗汁。酒也會助火傷津,有便秘的人最好不喝酒。
三、精細加工的糧食別多吃。想想你家吃的大米是否粒粒晶瑩、面粉是否潔白如雪?這種精細的糧食,其中膳食纖維含量非常少,而且熱量更高,非常不適合便秘患者食用,F在市場上有賣帶麩皮的面粉,雖然看起來有點‘土氣’,但是非常適合便秘者。粗糧一般不易熟,煮前最好先泡泡,否則也會刺激腸胃。
四、深海魚應該多吃點。現在人蔬菜和主食越吃越少,肉類越吃越多,也是造成便秘的一大原因。解肉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在體內代謝后產生的大便量少,對腸胃道的刺激不足,因此排便頻率會降低,大便堆積在腸胃中時間越長就會越干。魚生火、肉生痰,魚和肉吃多了都會導致上火便秘。不過,三文魚等深海魚可以多吃。這類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潤腸作用。
五、早上空腹飲水: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在固定時間一口氣喝下一定量的水,如每天早晨空腹飲水500毫升(兩大杯)。這樣水來不及在腸道吸收便到達結腸,有利于軟化腸內容物,幫助排便。
此外,便秘之人還宜服食燕麥、甘薯、豬大腸、楊梅、茼蒿、青菜、青蘆筍、甜菜、海帶、羊棲菜、香菇等。飲食上注意補充芹菜、橙子、全麥食品等含粗纖維量高的食物(蘋果除外)。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我們應該懂得如何取舍對自身有利或有害的事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疾病的產生,給自身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