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臥床的病人,身體一些關節部位或皮膚容易出現紅通通的一片,嚴重甚至已經有潰爛的跡象。這是由于身體皮膚長期固定積壓在同一個位置,無法正常交替氧氣及養分,導致發生持續缺血、潮濕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細胞潰爛壞死,從而導致褥瘡的生成。
一般認為,褥瘡傷口應該天天沖洗干凈,更換敷料。但這種做法有可能因換藥太勤會損傷傷口上的肉芽組織,影響其生長,延長褥瘡傷口的愈合時間,還會使瘢痕組織增生過多,不利于傷口愈合。
褥瘡傷口的治療首先要合理使用適當的外用藥,同時為患者減低臥床面的壓力,勤翻身。其次則需要加強營養,同時配合原發病的治療。必須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進行全身綜合治療及局部受壓組織的保護治療。采取定時翻身,補充營養,防止機體分解大于合成,使用保護用具等方法進行綜合處理才能收到比較理想的康復療效。必要時可配合褥瘡氣墊床使用。
而為褥瘡傷口換藥時,間斷換藥相比比每日換藥的方法更好。這種方法可使機體在休息的過程中,有生理的清除作用,褥瘡傷口有機會進行修整。否則過勤換藥將連續刺激傷口,倒使其不易愈合。并且組織受到刺激越少,越不易化膿,而越少化膿的傷口,越容易愈合。
詳細來說換藥的間隔,一般來說,污染傷口可每隔1—4天換1次敷料,普通為7天。對外科手術切口,可術后3天觀察傷口。對普遍感染傷口,分泌物不多,肉芽上皮生長良好者,盡量間隔數天換藥1次。分泌物多,則應及時清除。對有消化道瘺者或滲液多的傷口,可采用負壓吸引的方法,以利引流及減少敷料的應用。在出現不明的發熱、疼痛、出血、有厭氧菌感染可疑時,或敷料脫出,或敷料臟了以及濃液增多,有異味等,則應及時更換。
百濟護理師溫馨提醒:處理褥瘡傷口,應保持患者褥瘡傷口皮膚清潔和干燥。患者未受損的皮膚,應用肥皂和溫水清洗,盡量避免使用有刺激性的液體。每次翻身時,應仔細檢查易發生褥瘡部位的皮膚。同時床單要求保持清潔無皺褶、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