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ASCO年會:
肝細胞癌(肝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癥死因,大多數患者均在確診后1年內死亡。對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目前并沒有標準的治療方案。
索拉非尼是一種多激酶抑制劑,具有抗血管生成、促進細胞凋亡及抑制Raf激酶等活性。Ⅱ期臨床研究提示,它對晚期肝癌有臨床療效。這項大型、多中心、隨機、安慰劑對照的Ⅲ期臨床研究進一步評價了索拉非尼對肝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該項試驗選擇602例ECOG 體能狀態(PS)評分為0-2分、Child-Pugh A級,且事先未采用全身治療措施的晚期肝癌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索拉非尼組299例、400毫克,口服,每日兩次;安慰劑組303例。主要終點指標為總生存(OS)和癥狀性進展時間(TTSP)。次要終點指標是腫瘤進展時間(TTP)和疾病控制率(DCR;CR+PR+SD至少2個周期)。在兼顧了地區差異、ECOG PS評分和腫瘤負荷三方面因素的同時,應用單側對數秩檢測法比較OS和TTSP的療效[參數設定為:OS取0.02,TTSP取0.005]。并采用布瑞恩-弗萊明型誤差消耗函數(An O’Brien-Fleming-type error spending function)確定出現療效提前終止研究的標準。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兩組的基線特征,如年齡中位數(67 vs 68)、男性(87% vs 87%),ECOG PS評分為0分(54% vs 54%),Child-Pugh A級(95% vs 98%) , BCLC C(82% vs 83%)均相似。索拉非尼組143例和安慰劑組178例的死亡病例分析結果則表明,索拉非尼組與安慰劑組的危險比為0.69(95%的可信區間: 0.55,0.87;P=0.0006),索拉非尼組的總生存比安慰劑組提高了44%,這一結果符合提前終止研究的標準。索拉非尼組和安慰劑組的總生存中位數分別是10.7和7.9,初始TTSP分析顯示,兩組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TP危險比(獨立性評估)為0.58(95%的可信區間: 0.45,0.74;P=0.000007),索拉非尼組的TTP中位數比安慰劑組的更大(5.5 vs 2.8),DCF也更高(43% vs 32%)。而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則相似(52% vs 54%)。此外,索拉非尼組和安慰劑組最常見不良反應分別為腹瀉(11% vs 2%),手足皮膚反應(8% vs 1%)、疲勞(10% vs 15%),出血(6% vs 9%)。
綜上所述,索拉非尼是第一個經統計學證實可以顯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總生存的藥物,可以推薦為臨床上晚期肝癌治療的一線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