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據上海的流行病學調查,患病率約為70/1O萬,女性約為1/1O00,估計我國約有100萬SLE患者。
由于系統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因未明,這為本病的根治帶來了困難。但隨著近代免疫學的飛速發展,對本病的發病機制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同時,先進的免疫診斷技術、診斷標準和免疫治療措施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SLE的早期診斷率,改善了該病的預后。
1963年Jessar等報道SLE的五年生存率僅2O%,1973年Dubois等報道10年的生存率為57%, 199O年Reville等及1993年陳順樂等分別報道的10年生存率皆達84%,說明近2O年來本病的預后有了顯著改善。
SLE的病人只要及時診斷和正確治療,能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多數病人能處于長期緩解,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SLE 患者病情緩解后,亦需要經常關注自己的病情有無活動,一旦發現疾病有活動跡象,應及時與專科醫生取得聯系。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的病情有無活動呢?了解以下幾點,對自我判斷有很大幫助:
1.自我感覺有無乏力、易疲勞。正常情況下,病人如出現較之平時容易疲勞,經休息后沒有明顯改善,就應想到病情活動可能。
2.關節(如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書、踝關節等)疼痛、紅腫,可伴晨僵或有關節積液。
3.新出現的皮疹(如頰部紅斑、盤狀紅斑、凍瘡樣皮損、多形性紅斑樣皮損、血管炎性皮膚病變、甲周紅斑等)或原有皮疹加重。
4.無上呼吸道感染及腹瀉、尿頻尿急尿痛等感染情況存在下,不明原因的發熱或不明原因的血沉明顯增高。
5.新出現或經常發作的口腔或鼻部潰瘍。新出現的或經常發作的斑塊狀或彌漫性
脫發。
6. 胸膜炎癥是SLE患者最常見的肺部病變。患者常主訴胸痛,隨呼吸運動或體位變換而加重。SLE的心臟病變中,以心包炎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胸骨后或心前區鈍痛,或尖銳性胸痛,隨呼吸、咳嗽或吞咽動作而加重,身體前傾時胸痛減輕。如果病程中出現以上情況,應去醫生處檢查。
7.若血常規檢查發現白細胞、血小板、血色素低于正常水平或小便常規中出現尿蛋白、紅細胞,應考慮是否有疾病活動。
8.不明原因的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經過抗感染及對癥處理后沒有好轉,應考慮到是否有狼瘡性胃腸道活動存在。
9.如果SLE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被控制感等思維障礙,輕躁狂、抑郁等精神癥狀,意識障礙、定向力障礙、計算不能等器質性腦病綜合征及嚴重而持續的頭痛、抽搐等,應考慮SLE的中樞表現,應及早就診。
總之,要全面地判斷了解自己病情的變化,定期去醫生處隨訪,配合醫生積極治療,這是SLE治療策略中很關鍵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