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較瑞波西汀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將52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26例,研究組給予瑞波西汀治療,對照組給予帕羅西汀治療,觀察6w。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副反應量表評定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 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治療1w末研究組總分及睡眠障礙因子分下降顯著(P<0.05);治療2w末研究組達痊愈標準5例,對照組1例,兩組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治療6w末研究組有效率為76.92%,對照組為73.08%,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兩組不良反應均輕微。結論 瑞波西汀治療抑郁癥療效與帕羅西汀相當,且起效迅速、安全性高、依從性好,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瑞波西汀;帕羅西汀;抑郁癥
瑞波西汀是一種新型抗抑郁劑,通過選擇性抑制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selective NA reuptake inhibitor.SARIs)而發揮抗抑郁效應,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幾乎不引起性功能障礙和體重增加等[1]。為此,我們對瑞波西汀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進行了對照觀察,以探討其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5年2月~2005年12月在我院門診或住院治療的52例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癥的診斷標準;(2)性別不限,年齡18~65a;(3)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評分≥18分;(4)排除嚴重軀體及腦器質性疾病、快速循環型雙相情感障礙、酒和藥物依賴、妊娠及哺乳期婦女、2w內曾使用過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或其它抗抑郁劑者。隨機將入組病例分為兩組各26例。研究組男14例;女12例;年齡18~65a;平均41.10±13.65a;病程0.5~14mo,平均5.2±4.4mo。對照組男12例,女14例;年齡17~62a,平均36.5±12.6a;病程0.5~15mo,平均4.8±4.4mo。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給藥方法 研究組給予瑞波西汀治療,起始劑量為8mg·d-1·Bid,2w后酌情加至12mg·d-1·Tid。對照組給予帕羅西汀片治療,起始劑量為20mg·d-1·Qd,可根據病情調整劑量至40mg·d-1。治療期間不聯用任何抗精神病、抗抑郁藥及電休克治療,失眠可臨時聯用阿普唑侖片、氯硝西泮片。兩組療程均為6w。
1.2.2 評定工具 治療前及治療第1、2、4、6w末采用HAMD評定臨床療效,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治療前后進行血常規、血生化(包括肝功、腎功、血糖等)、心電圖的檢查。療效評定標準:HAMD總分≤7分為痊愈;HAMD減分率≥50%為有效,<50%為無效。
1.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處理,并進行χ2檢驗、t檢驗,方差分析。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2w末,研究組HAMD總分≤7分5例,對照組1例,兩組比較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治療6w末,研究組痊愈17例,有效3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76.92%。對照組痊愈16例,有效3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73.0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提示總體療效相當。
2.2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定結果,見表1、表2。表1 兩組HAMD量表總分比較注:治療1w末組間比較P<0.05,其它時段組間比較均P>0.05;兩組治療后各時段與治療前比較均P<0.01表2 兩組HAMD因子分比較注:治療1w末組間比較P<0.05,兩組治療后各時段與治療前比較均P<0.01 表1、表2顯示:HAMD評分治療6w末兩組總分及焦慮軀體化、阻滯和睡眠障礙因子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下降,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1w末,研究組總分和睡眠障礙因子分下降顯著,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它各治療時段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6w末,TESS總分研究組為1.7±2.2分,對照組為1.8±2.4分,兩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前后兩組血常規、血生化、心電圖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內。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見表3。表3顯示,研究組常見不良反應為口干、食欲改變、惡心、嘔吐、嗜睡、體重增加。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為76.92%,對照組為73.08%。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提示瑞波西汀抗抑郁總體療效與帕羅西汀相當,與國外文獻報道相一致[2,3]。本研究還顯示,治療1w末,研究組的HAMD量表總分下降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2w末HAMD總分≤7分者研究組5例,對照組1例,兩組比較差異有極顯著性(P<0.01)。提示瑞波西汀起效相對較快。雖然SSRIs比三環類抗抑郁劑提高了安全性和依從性,但服藥的延遲起效作用仍未得到解決。而瑞波西汀是NE能抗抑郁劑(SARIs),與SSRIs作用機制不同,它主要通過抑制NE的再攝取與拮抗a2自受體,升高突觸間隙的NE濃度而發揮抗抑郁作用[4]。這種作用機制可能是其起效快的原因。
本研究還顯示,兩組不良反應均輕微,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無1例患者因不良反應脫落。研究組最多見的不良反應為口干、惡心、便秘、食欲減退、嗜睡,均為輕度,不影響臨床試驗進行,未見明顯影響血液系統、肝腎功能和心血管功能不良反應。與Fava M等報道的常見不良反應(失眠、頭痛、口干 、出汗、便秘等,均為輕、中度)相一致[5]。提示瑞波西汀和帕羅西汀治療安全性高、依從性好。
綜上所述,瑞波西汀治療抑郁癥起效迅速、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輕微、安全性高、依從性好,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汪春運.瑞波西汀在精神科的應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3):287
[2] VERSIANI M, AMIN M, CHOUINARD G.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with reboxetine in inpatients with sever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J ClinPsychopharmacol, 2000,20(1):28
[3] MONTGOMERY S, FERGUSON JM, SCHWARTZ GE. The antidepressant efficacy of reboxetin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depression[J].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3,23(1):45
[4] HAJOS M, FLEISHAKER JC, FILIPIAKREISNER JK, et al. The selective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 antidepressant reboxetine: 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file [J].CNS Drug Rev,2004,10(1):23
[5]Fava M,McGrath PJ,Sheu WP. Switching to reboxetine:an efficacy and safety study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unresponsive to fluoxetine.[J] 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3,23(4):365
作者單位:225002(江蘇·揚州)揚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楊翔,汪海珍);河南省許昌市建安醫院(邵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