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抑郁癥以成為常見的精神疾病,預計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人類第二大健康殺手,重度抑郁癥患者會出現悲觀厭世、絕望、幻覺妄想、食欲不振、功能減退、并伴有嚴重的自殺企圖,甚至自殺行為。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及時治療。
近期,一項在線發表于《情感障礙雜志》[J Affect Disord 2012]的研究報告指出:最初診斷為重度
抑郁癥(MDD)的患者,約1/3最終會轉為雙向障礙(BD)。且這種轉變與首次抑郁發作年齡較早、治療抵抗、抑郁發作頻繁及住院次數多有關,這些因素可以作為BD的重要預測因子。
上述研究結果來源于1979到2009年間122例年齡18歲以上,最初診斷為MDD的患者。其中75.9%為女性,初次診斷的平均年齡為39.8歲。
研究發現:經過平均18.5年的跟蹤隨訪后,32.8%的患者診斷轉為BD,平均轉變時間為9.3年;首次抑郁發作的年齡和轉雙相的時間呈顯著負相關,且首次發作時年齡較輕的患者(<30 years)診斷改變率明顯高于年齡較長者(≥30 years),前者轉為雙相障礙的比率為69% ;后者為28%。
治療抵抗是指經過充足劑量抗抑郁藥治療2個療程后,抑郁癥狀沒有明顯改善。診斷最終轉為BD的患者治療抵抗的發生率更高(40%v11%.),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與診斷未變的患者相比,轉為BD者既往抑郁發作頻繁(7.1 v 8.5),住院次數多(1.8 v 3.7),且住院時間久(10.7 v 26.3 周)。然而,二者在病程、首次抑郁發作的持續時間、藥物劑量及兩次抑郁發作的間期并無明顯差異。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是最初門診診斷為抑郁障礙的患者約1/3會轉為雙相障礙”,Dudek總結,“由于診斷轉變的風險與時間呈線性相關,所以較長的隨訪時間是本研究的優勢”。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輕度抑郁癥由于外表上無異常,憂郁性情緒埋在內心深處,難以被發現。如果發展到重度抑郁癥,治療上會比較困難,當然也可以治療,目前用于抑郁癥的治療用藥有欣百達、百憂解、
西同靜、
百洛特、
來士普等,具體用藥可咨詢我們的百濟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