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屬于心理疾病的一種,是一類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生理癥狀的神經癥性障礙。神經衰弱是由于大腦神經活動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功能失調而產生的一組以精神易興奮,腦情緒不穩定等癥狀為特點的神經功能性障礙。
神經衰弱的特征是易興奮,易激惹,易衰竭,常有失眠、頭痛、抑郁、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和情感脆弱等。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由七情所致,由于憂思郁怒,肝失條達,氣機不暢而致肝氣郁結。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氣。”起因由情志所傷,肝氣郁滯,故見胸悶,兩脅脹痛。肝氣犯脾,脾失健運,故不欲飲食。脾虛生化之源不足,故體倦乏力,面色萎黃。脾虛心失所養,故心悸健忘,多夢易醒。心傷則陰血不足,陰不斂陽,故失眠。治療當以疏肝解郁,補養心脾,寧志安神為主運用夜寐舒神劑整體調整,可見奇效。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續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的處于緊張狀態,超過神經系統張力的耐受限度,即可發生神經衰弱。如過度疲勞而又得不到休息是興奮過程過度緊張;對現在狀況不滿意則是抑制過程過度緊張;經常改變生活環境而又不適應,是靈活性的過度緊張。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 ,在機體各項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具有相當高的耐受性,一般情況下并不容易引起神經衰弱或衰竭。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之后,雖然產生了疲勞,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復,但是,強烈緊張狀態的神經活動,一旦超越耐受極限,就可能產生神經衰弱。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神經衰弱患者多因勞心過度,或為學生日夜苦讀,或為成人操心家事、事業過度,傷心耗血;或婦女崩漏日久,產后出血;久病體衰,大手術后等等,均能導致氣血不足,血不足則無以養心,心神失養則出現失眠、心悸、頭昏等神經衰弱的表現。故患者除了合理治療外,還應當對自身生活,精神狀態進行科學的調理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