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米帕明是第一個被證明對
強迫癥有效的藥物,但在治療過程中,因其一些不良反應而使患者依從性差;帕羅西汀是一種高選擇性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能有效地抑制5HT的再攝取,增加突觸間隙的含量而提高情緒,有效緩解焦慮
抑郁癥狀,有報道用于強迫癥治療,但有部分患者強迫癥狀不能緩解[1]。本研究應用帕羅西汀聯合
利培酮治療強迫癥與氯米帕明進行了對照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03年1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強迫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入組標準:(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強迫癥診斷標準;(2)強迫癥量表(YBOCS)評分>16分;(3)排除軀體疾病和腦器質性疾病,藥物或酒精過敏史,妊娠或哺乳婦女。共入組42例,隨機分為兩組各21例。研究組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齡(41.1±12.5) a;病程6 w~10 a,平均(2.9±3.6) a。對照組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齡(40.9±11.4) a;病程7 w~9.5 a,平均(3.1±3.3) a。兩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入組前均清洗1 w。研究組口服帕羅西汀聯合利培酮治療,帕羅西汀起始劑量20 mg·d-1,最高劑量40 mg·d-1,平均(28.5±5.6) mg·d-1;利培酮劑量為1 mg~2 mg·d-1。對照組口服氯米帕明治療,起始劑量50 mg·d-1,最高劑量200 mg·d-1,平均(140.6±4.9) mg·d-1,每日早晚各1次。觀察10 w。
1.2.2 療效評定
于治療前及治療10 w末采用YBOCS、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定療效,副反應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治療10 w末,以YBOCS減分率判定臨床療效,減分率≥75%為痊愈,≥50%為顯進,≥25%為進步,<25%為無效。
1.2.3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10 w末,研究組痊愈率為33.33%、顯效率為80.95%、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分別為19.05%、33.33%、95.23%,研究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χ2=4.13,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YBOCS、HAMA及HAMD評分比較,見表1。表1 兩組治療前后YBOCS和HAMA及HAMD評分(略)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表1顯示,YBOCS、HAMA及HAMD評分,治療10 w末兩組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P均<0.01),但研究組均較對照組下降顯著(P均<0.05)。
2.3 不良反應
研究組4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04%;主要表現為便秘,惡心,嘔吐。對照組10例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主要表現為便秘,口干,惡心,嘔吐,視物模糊。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χ2=3.857,P<0.05)。
3 討論
強迫癥是由法國精神病學家morel于1861年首先命名,其發生機制可能與腦內5HT功能增高有關。據美國規劃區流行病學調查(ECA),強迫癥的月患病率為1.3%,終生患病率為2.5%。英國全國性精神病調查,本病的月患病率男性為1%,女性為1.5%,女性高于男性[2]。國內文獻報道一般人群中強迫癥的患病率為2.0%[1]。
帕羅西汀為選擇性的5HT再攝取抑制劑,抗焦慮、抗抑郁療效顯著,因能有效地抑制神經元攝取5HT,提高腦內5HT功能,從而達到治療強迫癥的效果。利培酮為多巴胺和5HT平衡阻滯劑,有報道顯示,單用帕羅西汀效果不佳的患者聯用利培酮治療后有效率達67.9%,可能與利培酮提高了帕羅西汀的血藥濃度有關[3]。雖然多數強迫癥患者對具有阻滯5羥色胺重吸收作用的藥物(如氯丙咪嗪、萬拉法新)和5羥色胺回收阻滯劑(SSRI:如氟西汀、帕羅西汀)有良好的療效反應,但部分難治性病例需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藥,病情才得到改善。表明除了5HT外,其他神經遞質也參與強迫癥的發病機制當中。新近的一些研究結果表明,約有15%的強迫癥患者出現精神病性癥狀,25%~60%的
精神分裂癥患者表現出明顯的強迫癥狀,表明強迫癥在神經生物學基礎上與精神分裂癥譜系障礙有重疊,也說明強迫癥是一種異質性疾患[4]。
本研究顯示,YBOCS、HAMA及HAMD評分,治療10 w末兩組均較治療前有顯著下降(P均<0.01),但研究組均較對照組下降顯著(P均<0.05);研究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帕羅西汀聯合利培酮治療強迫癥起到了增效作用,療效顯著,更優于單用氯米帕明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且程度較輕微,依從性好,為治療強迫癥開辟了一個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吳文源,張海音.帕羅西汀與氯米帕明治療強迫癥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平行對照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4,37(1):18
[2]沈漁邨.精神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5
[3]張華,劉嚴.帕羅西汀合并利培酮治療強迫癥臨床觀察[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5,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