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特征的疾病。患者意識到這種強迫觀念、意向和動作是不必要的,但不能為主觀意向加以控制;患者為這些強迫癥狀所苦惱和不安;患者可僅有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或既有強迫觀念又有強迫動作,強迫動作可認為是為減輕焦慮不安而做出來的準儀式性活動;患者自知力保持良好,求治心切。
強迫癥以強迫癥狀為主要臨床相。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并存。兩者尖銳沖突使患者焦慮和痛苦,患者體驗到觀念或沖動系來源于自我,但違反自己意愿;雖極力抵抗,但無法控制;患者意識到強迫癥狀的異常性,但無法擺脫。
強迫癥心理護理
1 打造良好氛圍,以減輕由于環境改變造成的焦慮情緒,以真誠、友善的態度關懷、體諒、幫助病人,提供生理需求的照顧,使病人消除無助感。
2 主動與患者接觸,接納病人的行為,關懷、體諒、對患者和藹可親,操作認真細致。鼓勵病人表達內心感受,對病人的苦惱表示同情、理解并予以接納。向病人宣教疾病的性質、癥狀以及治療、護理信息,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樹立與疾病做斗爭的信心。
3 與病人一起分析壓力源,尋求恰當的應對方法,向病人宣教疾病的有關知識,幫助病人認識自己的異常行為。與病人—起分析壓力源,尋求正確的應對方法。主要是采取解釋、說理和邏輯論證,追溯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分析和論證異常觀念和行為的不合理性和不良后果,澄清誤解和糊涂觀念,使患者理解到什么是正確的,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錯誤的,解決心理治療的目標和途徑,從而使患者在復雜的思想癥結上得到解脫,以正常的合理的觀念和行為代替異常的觀念和行為。努力學習自主技巧和壓力時應技巧,以便恰當的掌控自己的情緒。
4 注意觀察記錄病人強迫觀念的表現形式(如強迫懷疑,強迫窮思竭慮、強迫聯想、強迫回憶、強迫情緒、強迫意向等)。當患者出現強迫動作讓其做某一事情,或突然提出一個問題讓其回答,以轉移其注意力,自動控制強迫動作,同時不斷糾正其不正確或不適宜的態度和行為,樹立正確的態度和行為。協助病人找出不合現實的理念,改變其對壓力的感受。
5 協助醫師進行行為治療(如系統脫敏法、相互抑制法、負性增強法等)和心理支持療法,以改變病人的偏差行,以消除強迫意念。為對病人的努力和恰當的行為要及時給予贊美和肯定。充分調動病人的積極因素。鼓勵病人要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戰勝自我,改變自我。遵醫囑正確應用藥物,如:抗抑郁藥、抗焦慮藥等,以緩解病人緊張、焦慮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