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進博會上醫學亮點不斷!——全球1/4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在中國。剛進入中國不久的紅斑狼瘡生物制劑也亮相展會!
關于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LE)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結締組織病,多見于15——40歲女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疾病譜性疾病,可分為盤狀紅斑狼瘡(DLE)、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SCLE)、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深在性紅斑狼瘡(LEP)、新生兒紅斑狼瘡(NLE)、藥物性紅斑狼瘡(DIL)等亞型。
紅斑狼瘡從發病機制上看,主流觀點是認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下導致患者體內B細胞過度增生,產生大量的自身抗體,并與體內相應的自身抗原結合形成相應的免疫復合物,沉積在皮膚、關節、小血管、腎小球等部位,然后在補體的參與下,引起急慢性炎癥及組織壞死。或者抗體直接與組織細胞抗原作用,引起細胞破壞,從而導致機體的多系統損害。
關于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紅斑狼瘡各類型中最常見(約占70%)也是最嚴重的一種,臨床表現多樣,包括大面積的紅色皮疹、發熱、疼痛、腎臟損害、呼吸和神經系統受累等等。SLE多發于青年女性,發病年齡以20——40歲最多,傳統治療預后相對較差,隨著治療技術的改善,10年生存率從低于50%逐漸提升到60%——70%,但是好的治療物仍然有限,臨床需求遠未得到滿足。
治療藥物進展
SLE的傳統治療藥物大多是一些沒有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用來緩解炎癥反應,比如阿司匹林、環磷酰胺、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潑尼松、氫化可的松、倍他米松)等等,還有就是1955年4月被FDA批準上市的羥氯喹。一直到2011年3月9日,由GSK開發的注射用貝利尤單抗被FDA批準,成為50多年來FDA批準的首個SLE新藥。
事實上,在貝利尤單抗獲批之后,自2011年至今,也未再有其他藥物獲批用于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貝利尤單抗可以說是60年來的首個紅斑狼瘡新藥。
▲在此次進博會上,英國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SK)攜全球首個且唯一獲批對因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生物制劑“貝利尤單抗(商品名:倍力騰)”參展,它也是全球首個治療紅斑狼瘡的生物靶向制劑。
據悉,該藥價格為1976元/支。
據GSK介紹,貝利尤單抗是一種全人單克隆抗體,靜脈給藥,抑制B細胞的增殖及分化,誘導自身反應性B細胞凋亡,從而減少血清中的自身抗體,達到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目的。
進博會上的醫學新科技
此前臨床研究數據顯示:在亞洲,特別是中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貝利尤單抗聯合常規治療52周,系統性紅斑狼瘡應答指數復合應答率最高可達57.8%,重度復發風險下降 50%,同時顯著降低了患者對激素的依賴且病情保持穩定。
貝利尤單抗不僅可以控制疾病,還能減少激素用量,減少長期器官損害,滿足患者需求。
新藥進入中國
貝利尤單抗于今年7月中旬在中國獲批,9月中旬進入中國市場,當天這一藥品完成檢驗、檢測、放行的24小時中,就實現了北京、上海和廣州的處方。截至目前,這一藥品已經覆蓋了100個城市。
不過國內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新藥項目也很多,靶點也多種多樣,包括BTK、CRBN、CD20、PKCβ等。當然也包括——昆藥集團從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引進的明星項目雙氫青蒿素,期待國內企業能在這一威脅生命的疾病上取得突破。
來源:醫療旅游公眾號
本文為轉載,我們不對其內容和觀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