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濕疹)又稱異位性皮炎(濕疹)、遺傳過敏性皮炎(濕疹),即通常說的濕疹的一種,是具有家族遺傳傾向的慢性過敏性皮膚病,常伴有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病程長、治療難。
醫學研究表明,特應性皮炎(濕疹)多發于過敏性體質的嬰幼兒及青少年,部位遍及臉、頸、手肘、膝窩、四肢背側等,患部會出現紅疹、皮膚變厚、粗糙等癥狀。 由于特應性皮炎(濕疹)會反復發作,且患者常因瘙癢難耐而抓得身上傷痕累累,不但有礙外觀,甚至情緒、睡眠等都會受很大影響。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曾對7~20歲青少年人群的特應性皮炎(濕疹)發病率進行了調查,結果總患病率達0.69%。據此統計,我國目前約有超過230萬青少年受到特應性皮炎(濕疹)的困擾。面對兒童這個高發群體,2002年他們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南京、西安、杭州、武漢和沈陽等10城市對0~6歲學齡前兒童進行了調查,結果報告發病率為3%,受困擾的兒童高達200~300萬。
目前,我國特應性皮炎(濕疹)發病率正逐年上升,治療時通常使用激素類外用藥物,療效肯定但眾多副作用成為健康隱患。醫學界早已公認,長期應用激素治療特應性皮炎(濕疹),除造成常見的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腎上腺抑制、新陳代謝異常、繼發性感染、免疫力下降甚至青光眼等副作用外,還可由于激素停用后的反跳現象使病情加重,出現特應性紅皮癥。
因此,目前臨床應用激素治療也是在醫生指導下、限制在較小劑量范圍之內,無法長期使用,療效與副作用并存的狀況令醫學界陷入兩難。尋求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已成為全球皮膚科醫生關注的重要課題。
近日,記者獲悉,世界上非激素治療特應性皮炎(濕疹)的第一種外用免疫調節劑——他克莫司軟膏(商品名:普特彼),已被批準進入我國市場,將于今年6月全面上市。 據日前應邀來華講學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州Wake Forest大學醫學院皮膚科主任Alan Fleischer教授介紹:1999年以來,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國使用的一種非激素類局部免疫調節劑——他克莫司軟膏治療特應性皮炎(濕疹)。臨床研究證實,他克莫司軟膏外用后系統吸收少,沒有激素類藥物的全身性免疫抑制副作用,全身性不良反應可能性很小,安全性相當高。
所謂局部免疫調節劑,是通過特異性針對皮膚局部的免疫因子而產生治療作用的一組藥物。由于這類藥物為局部外用,不具有系統性的免疫抑制作用,因此不良反應小,代表性的藥物為大環內酰胺類免疫調節劑——囊霉素的衍生物,目前已在國外上市的有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而他克莫司軟膏對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濕疹)療效尤為突出。
他克莫司軟膏被眾多皮膚科專家公認為“近50年以來皮膚科領域中最重大的突破”。自1999年以來,該藥已在日本歐美等地41個國家上市,超過170萬特應性皮炎(濕疹)患者正在使用他克莫司軟膏,療效卓越,能夠快速緩解癥狀,并已于2004年12月獲得中國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頒發的進口藥品注冊證。
最新的美國8000例患者大樣本的和800例4年長期的臨床研究,也證明了他克莫司軟膏的長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長期使用他克莫司軟膏不僅不會造成患者皮膚萎縮,而且還會促進皮膚膠原蛋白合成,逆轉某些藥物引起的皮膚萎縮現象。
對此,美國皮膚科學會主席、皮膚科權威Clay J. Cockerell教授評價說:“他克莫司軟膏是有價值的藥物,恰當使用后能夠明顯減輕濕疹的影響,從而使幾百萬的病人過上正常生活。”
目前由中國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SFDA)藥品審評專家委員、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北京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朱學駿教授牽頭的他克莫司軟膏(商品名:普特彼)進口注冊臨床試驗已于2004年3月在我國6家大醫院完成,臨床結果表明對外用激素無效的皮炎濕疹、特應性皮炎(濕疹)有明顯療效,且長期使用不會有激素類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總之,這類藥物外用具有皮質類固醇的治療作用,但不具有皮質類固醇外用所產生的不良反應,適合患者間歇性長期使用。
參加并負責這個試驗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劉玲玲教授向記者表示,“他克莫司軟膏這類局部免疫調節劑的問世,是繼上世紀五十年代發現外用激素后,皮膚科治療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