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狼瘡性腎炎(LN)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最嚴重的并發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以激素、環磷酰胺(CTX)、環孢霉素(CsA)等為主要治療手段,但仍然有約35%患者LN反復發作,5%~20%的患者進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其中膜性腎病(MN)、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FSFS)和彌漫性狼瘡性腎炎的患者療效尤為不佳”。
他克莫司(Taerolimus,TL)是一種新型的鈣調蛋白抑制劑,既能通過抑制鈣調蛋白的活性而選擇性地抑制IL-2的產生,又能通過非鈣調蛋白途徑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與增生,而且其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的作用較CsA強10~100倍。臨床研究顯示TL在治療CsA抵抗的
腎移植排異反應、難治性原發性腎小球
腎炎均具有較好的補救治療作用。既然TL與CsA具有相似的作用機制,因此,我們預測TL在治療單純性V型狼瘡性腎炎也可能有較好療效。為此,本研究選擇35例LN患者,進行TL或CsA聯合激素治療單純性V型狼瘡性腎炎的療效比較。
目的:比較他克莫司(Taemlimus,TL)與環孢霉素(
Cyclosporine,CsA)聯合激素治療單純性V型狼瘡性腎炎的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選擇本院確診為V型狼瘡性腎炎的35例患者,比較同期激素聯合TL[0.07~0.08m(kg·d),n=17例]與激素聯合CsA[3~5mg/(kg·d),n=18例]治療6個月的療效。主要觀察治療前后SLE·DAI、尿蛋白、血清
白蛋白、血清補體C3、anti-dsDNA和ANA陽性率的變化,以及治療前后的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結果:CsA或TL治療后,治療指標均出現明顯的改善,其中,6個月治療效果更為明顯。治療3個月TL組與CsA組有效率分別為77.7%和58.8%,經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3個月1L治療組在降低SLE.DAI、24h蛋白尿和增加血清白蛋白方面療效比CsA組更明顯(P<0.05)。治療6個月TL組有效率及治療指標的改善均較好于CsA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L組無嚴重副作用出現。
結論:TL聯合激素治療單純性V型狼瘡性腎炎是有效
和安全的。與CsA相比,TL可迅速緩解單純性V型狼瘡性腎炎患者蛋白尿和LN狼瘡的活動。
單純性V型LN按ISN/RPS2003年分類法主要表現為腎小球基底膜彌漫增厚,可見球性或節段性上皮下免疫復合物沉積,伴有或無系膜病變。V型LN通常約有50%患者出現
腎病綜合征,中度的血尿和緩慢性進展性。腎功能下降。目前,V型LN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案,傳統的CTX方案盡管有些療效,但長期CTX應用可出現性腺毒性、嚴重感染、淋巴瘤和
膀胱癌等副作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均對糖皮質激素和環磷酰胺治療有反應,大約5%~20%的患者1O年內可進展至慢性腎功能衰竭。因此,尋找療效好、毒性低的LN治療方案一直是腎科研工作者專注的課題。
CsA和TL同屬鈣調蛋白(caleineurin)抑制劑,既往研究已經顯示兩者均對
系統性紅斑狼瘡有較好的療效。2003年南京金陵腎臟病研究所報道CsA治療V型LN的療效,結果顯示24月治療后患者CR達52.2%,PR43.3%,其中3月CR為17.4%,6月CR21.7%,少有不良反應出現,其他研究也顯示CsA對V型有較好療效,但CsA存在停藥后復發率高、牙齦肥大、多毛癥、腎毒性等不足。既然TL在控制。腎移植排斥反應、5年腎毒性等方面優于CsA,因此,我們推測TL在治療LN上有優勢。我們的結果顯示,TL組3月和6月的有效率均高于CsA組,特別是與CsA組相比,治療3月TL在降低24h蛋白尿和SLE-DAI,增加血清白蛋白方面療效差異更顯著,說明TL在控制LN方面較CsA起效快,有效率高等優點。
TL不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反應、血糖升高、感染、輕度肝酶升高,無CsA常見的牙齦肥大和多毛癥。觀察中胃腸道癥狀通過調整劑量或改善胃腸道功能后緩解,細菌性肺炎經抗感染治療后消失,
帶狀皰疹抗病毒治療后痊愈,輕度肝酶升高經保肝治療后恢復正常。血糖升高經飲食控制后恢復正常。無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等骨髓抑制現象,表明TL治療安全性高、副作用輕。
總之,TL聯合激素治療V型LN有較好的療效,起效快、有效率高,副作用輕微,患者耐受良好。對臨床糖皮質激素、環磷酰胺和環孢霉素療效不佳或依賴的單純性V型LN患者,可以改選TL治療。但TL對V型LN治療的長期效果,尚需今后進行長期、大樣本、隨機的、多中心的對照研究。
參考來源:《臨床軍醫雜志》2009年6月第37卷第3期;《他克莫司與環孢霉素治療單純性V型狼瘡性腎炎的療效比較》;黃云劍王梓華張靜波陳楓趙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