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桂骨痛片功能溫陽散寒,益氣活血,消腫止痛。附桂骨痛片用于陽虛寒濕型頸椎及膝關節增生性
關節炎。癥見:局部骨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或腫脹,遇熱則減,畏寒肢冷等。用法與用量:附桂骨痛片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飯后服。療程3個月。
骨性關節炎(OA)是骨科臨床的多發病和常見病,是導致老年人殘廢的主要原因之一。據報道,我國5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約為50% ,而65歲以上患有此病的女性和男性分別高達90%和80% ,而其中絕大部分為膝骨性關節炎患者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膝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也將越來越高。
中醫藥防治膝骨關節炎的研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由于療效確切,無明顯的毒副作用,且費用經濟,因而被許多患者所采納。附桂骨痛片是治療此類疾病的代表中成藥,具有溫陽散寒、益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治療頸腰椎病、增生性關節炎、風濕、
類風濕、
坐骨神經痛等病有獨特效果。我院應用附桂骨痛片治療膝骨性關節炎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一般資料所有90病例均來自本院2004年10月一2005年l2月骨科門診和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7例,女性53例。最大年齡79歲,最小年齡43歲,平均57.5歲。病程最長19年,最短9個月。
方法:內服附桂骨痛片每次4粒,3次/d,飯后服。參照James等 c 的膝關節日常生活活動評分問卷(包括臨床癥狀和膝關節日常活動功能受限)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進行問卷評分。
膝骨性關節炎好發年齡在60歲左右,患者大多肝腎虧損,筋骨不堅,筋不束骨,膝關節內外平衡打破,加速膝關節的退變。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腎氣虧損,則元氣不足。氣為血之母,血為氣之帥,氣虛則無力推動血行,血行不暢則血脈不利。
此外,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大多病程遷延Et久,呈緩慢進行性發展,耗傷氣血,必致氣血虧虛,從而導致血脈不利的惡性循環。因此我們認為本病的病機以肝腎虧虛為本,血脈不利為標。治宜補益肝腎,益氣行血。正如《靈樞•本臟篇》云:“血和則經脈流行,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附桂骨痛片取《金匱要略》烏頭湯之意組方,伍以附子、肉桂、淫羊藿溫腎壯陽,當歸、乳香養血活血,黨參益氣扶正,全方組合,溫陽散寒,益氣活血,消腫止痛,以治本為主,兼顧其標,其獨特的組方,以附子、黨參、淫羊藿、肉桂來糾正病人的 氣虛、陽虛”證候,全方配伍以補益肝腎為主,兼有益氣行血通絡之功。
從我們的臨床治療結果來看,治療前后患者癥狀評分及生活活動評分均顯著地提高,癥狀和功能得到明顯改善,說明附桂骨痛片能有效地治療肝腎虧虛,血脈不利型膝骨性關節炎。
(本文節選自《附桂骨痛片治療膝骨性關節炎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