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癥”,嘌呤代謝障礙,屬于關節炎一種。痛風是人體內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即痛風。
1、肥胖。研究發現,肥胖會刺激身體產生更多的尿酸,同時還會阻止尿酸排出體外。因此,不僅應注意飲食中避免紅肉、酒水和含糖飲料,而且應積極鍛煉,保持健康體重。
2、禁食。瓦尼塔里博士表示,瘋狂節食減肥也會增加痛風發作危險。其原因是,禁食和饑餓時,體內酮體水平明顯升高,酮與尿酸會爭相排出體外,影響尿酸的正常代謝。
3、脫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教授西奧多·瓦尼塔里博士表示,脫水會增加血液尿酸濃度,誘發痛風發作。他建議痛風及痛風高危險人群每天應喝夠8杯水。
4、鞋子不適。美國《關節炎護理與研究》雜志刊登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鞋子不合腳會加重痛風疼痛,增加腳部損傷甚至致殘危險。女性應選擇低跟鞋或減少穿高跟鞋的時間,以減輕腳趾壓力。
5、利尿劑。利尿劑有助于沖刷體內水和鹽,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但是同時也會阻止腎臟中尿酸的排出,從而增加痛風疼痛發作危險。賽格博士表示,可考慮更換不同降壓藥,或者服用利尿劑的同時服用抗痛風藥物別嘌呤醇或非布索坦。
6、絕經。雌激素有助于腎臟排泄尿酸。當更年期和絕經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時,體內尿酸就會增多,痛風發作危險隨之升高。建議絕經女性常攝入咖啡、各種漿果和維生素C。
7、家族病史。大約20%的痛風患者有痛風家族病史。男性40歲之后,女性絕經后,痛風危險會增加。此時應注意控制飲食和藥物等,盡量降低痛風發作危險。
8、阿司匹林。美國亞拉巴馬大學風濕病學家肯尼思·G·賽格博士表示,阿司匹林會導致血液中尿酸水平升高,尿酸沉積于關節(特別是大腳趾和手指)并形成鋒利晶體,導致痛風疼痛發作。當然,心臟病患者切忌害怕痛風疼痛而擅自停服阿司匹林。應注意痛風飲食誘因,必要時可服用鎮痛藥。
8、受傷。瓦尼塔里博士表示,關節受傷為尿酸沉積提供了良機,疼痛可能會持續數周揮之不去。骨關節炎造成的關節損傷也會增加痛風疼痛的危險。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預防痛風,首先要從其致病原因入手,從日常生活中做好各項預防工作。當發現痛風癥狀出現之后,更應及時進行科學規范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