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痛風正如其名,就好象只要風一吹就會感覺疼一樣;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它也正如風吹一般,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被稱為痛風。痛風是一種有人體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風濕性疾病,對人體的危害甚大,一定要及時的治療才能控制這些危害,那么要怎么識別痛風呢,我們要了解其癥狀才能有識別的依據,
痛風古稱“王者之疾”、“帝王病”、“富貴病”,因為此癥好發在達官貴人的身上,如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飲酒過量而飽受痛風之苦,使他無法走路和騎馬領兵上陣。早于西元前2640年,埃及人的身上已經發現有痛風引至大拇趾關節病變。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稱痛風為“不能步行的病”,并指出痛風是富者的關節炎,而風濕則是貧者的關節炎。
血液中尿酸長期增高是痛風發生的關鍵原因。人體尿酸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
(1)人體細胞內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類化合物,經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內源性尿酸。
(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類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經過消化與吸收后,經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尿酸的生成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需要一些酶的參與。這些酶大致可分為兩類:促進尿酸合成的酶,主要為5-磷酸核酸-1-焦磷酸合成酶、腺嘌呤磷酸核苷酸轉移酶、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轉移酶和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尿酸合成的酶,主要是次黃嘌呤-鳥嘌呤核苷轉移酶。痛風就是由于各種因素導致這些酶的活性異常,例如促進尿酸合成酶的活性增強,抑制尿酸合成酶的活性減弱等,從而導致尿酸生成過多。或者由于各種因素導致腎臟排泌尿酸發生障礙,使尿酸在血液中聚積,產生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如長期存在,尿酸將以尿酸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皮下組織及腎臟等部位,引起關節炎、皮下痛風結石、腎臟結石或痛風性腎病等一系列臨床表現。本病為外周關節的復發性急性或慢性關節炎,是因過飽和高尿酸血癥體液中的單鈉尿酸鹽結晶在關節,肌腱內及其周圍沉積所致。
各期痛風的癥狀
1、急性發作期的痛風的癥狀:發作時間通常是下半夜。該階段的痛風的癥狀表現為腳踝關節或腳指,手臂、手指關節處疼痛、腫脹、發紅,伴有劇烈疼痛。使用顯微鏡觀察,會發現患處組織內有松針狀尿酸鹽沉淀。就是尿酸鹽沉淀引起的劇烈疼痛。請注意,發病期的血尿酸由于已經生成沉淀,所以尿酸值比平時最高值低
2、間歇期的痛風的癥狀:該階段的痛風的癥狀主要表現是血尿酸濃度偏高。所謂的間歇期是指痛風兩次發病的間隔期,一般為幾個月至一年。如果沒有采用降尿酸的方法,發作會頻繁,痛感加重,病程延長。
3、慢性期的痛風的癥狀:該階段的痛風的癥狀主要表現是存在痛風石,慢性關節炎、尿酸結石和痛風性腎炎及并發癥。此時痛風頻繁發作,身體部位開始出現痛風石,隨著時間的延長痛風石逐步變大。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 痛風患者可選用一些簡單運動,如散步、勻速步行、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練氣功、騎車等,其中以步行、騎車及游泳最為適宜。這些運動的活動量較為適中,時間較易把握,只要合理分配體力,可以既起到鍛煉身體之目的,又能防止高尿酸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