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黃疸性型
肝炎是消化道常見的急性傳染病 。 1 9 9 9年 4 ~l 2月, 用
復方益肝丸治療甲肝 ,取得較理想療效, 總結如下。在組織形態學上 , 當超過50的肝實質脂肪化時稱為脂肪肝。 中醫文獻中雖無“ 脂肪肝” 一詞, 但根據其臨床癥狀、 體征, 我們認為歸屬于中醫的“ 痰濁 、 “ 積聚” 、 “ 協痛” 、 “ 瘀血” 等范疇 其病因病機是飲食膏粱厚味或長期嗜酒無度 , 生濕釀濁; 脾失健運, 肝失疏泄, 醇酒厚味無以化生氣血精微 , 日久生濁留瘀, 痹阻肝絡 , 脂質沉積形成脂肪肝 治療應以健脾化痰, 疏肝消瘀為主。因此白擬祛脂湯, 方中山 楂、 澤瀉、 青皮、 荷葉共消內積, 化滯散痞; 丹參、 茺蔚子、 決明子、 虎仗活血消瘀、 清肝化濁 。
治療方法 ①復方益肝丸組成: 茵陳、 龍膽草、 蒲公英、 垂盆草、 柴胡、 大黃、 五味子。4 g Ti d, 飯后服 。 ②對照組 : 齊墩果酸 片 4 0 mg Ti d , 聯本雙酯片 1 0 T i d 。
復方益肝丸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臨床觀察到復方益肝丸改善癥狀明顯, 且快,服藥 2 ~3 d , 患者惡心、 欲吐癥即減, 有食欲感, 服藥 1 周尿色明顯減退, 食量增, 肝區痛緩解肝功能治療前后變化見表 2 。治療 5周肝功前后 變化比較,治療組肝功能可完全恢復正常, 對照組為接近正常或高于正常值,提示, 治療組肝功能恢復較完全 , 降酶作 用優 于西 藥組 , 總膽紅素,治療組全部接近正常值, 西藥組較高, 繼續服藥 2周, 總膽紅素值近正常值。復方益肝丸有較強的利膽退黃作用, 服藥 3 ~4 周, 尿深赤色可轉清亮透明, 鞏膜、 皮膚黃染全退。
本方配伍合理, 茵陳、 垂盆草、 大黃、 龍膽草能清熱利濕 , 為常用利膽退黃藥, 垂盆草、 蒲公英 、 大黃能清熱瀉火解毒 ,具有殺菌抗病毒作 用, 垂盆草、 蒲公英、 龍膽草、 五味子都有降轉氨酶作用, 配伍相用, 降酶力更強, 故復方益肝丸在中 醫辨證 陽黃” 治療 中,寓有現代 醫學對 甲肝抗病毒 , 降酶、 退黃治療的“ 三要素” 。 同時本方劑對癥改善快, 如惡心、 嘔吐、 乏力、 納差、 腹脹等癥狀, 服藥 3 d ~7 d即有明顯改善,癥狀緩解平穩無反跳表現 。對肝功能恢復有顯著作用,退黃作用尤其明顯, 5周內治療組總膽紅素基本全都恢復正常,復方益肝丸作用優于對照組( P<0 .0 5 ) 。治療過程 中未見毒副作用及不 怠反 應,較安全可靠。若空腹服用, 部份患者有惡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