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血管疾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稱,主要包括靜脈曲張、精索靜脈曲張、血栓性靜脈炎、脈管炎、動脈硬化閉塞癥、深靜脈血栓形成、布加氏綜合癥、雷諾氏綜合癥等等。過去一直屬外科的范疇, 由于近年來科學研究的精細,專門治療周圍血管病的科室才從外科中劃分出來,科室的精細分化使周圍血管病的研究治療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使患者得到了更好的治療。
周圍血管疾病表現癥狀
下肢淺靜脈系統處于怒張,曲張狀態。走路時下肢酸疼不適,困沉,出現色素沉著,皮膚脫屑,瘙癢,皮下組織硬結,表皮溫度升高,有疼痛或壓痛感,水腫,破損后成經久不愈的潰瘍( 俗稱老爛腿等 );患肢疼痛,發涼,怕冷,患肢(趾,指)可出現針刺感,奇癢感,麻木感,燒灼感等異常感覺;趾(指)甲增厚,變形,嚴重時出現壞疽和潰瘍,這都是周圍血管疾病常見的表現癥狀。
周圍血管疾病有哪些?
一 動脈系統疾病
二 動脈瘤
三 動靜脈瘺
四 周圍血管損傷
五 靜脈系統疾病
六 淋巴系統疾病
七、血管和淋巴管
腫瘤
心血管病的預防
1.工作者必須將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讓廣大群眾初步了解肢體動脈與靜脈血管發生及癥狀變化,如色澤、疼痛、間歇性跛行,體溫及其他一些癥狀的變化,樹立信心,做好防治工作。
2.嚴格
戒煙。吸煙對周圍血管有一定危害,也是致病因素之一。因為尼古丁(煙堿)是一種收縮血管的物質,長期吸煙可以引起肢體動脈處于持續的痙攣狀態,日久發生血管壁的營養障礙;煙堿還可以使動脈血與氧的結合減弱,血液粘稠度高,使肢體血流緩慢,逐漸血栓形成而產生肢體血管疾病。
3.注意飲食結構,避免過饑過飽,傷及脾胃,影響營養的吸收與輸布。增加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選擇漢膽固醇量低的食品(糖麩與谷類食品)與蔬菜,多喝水或淡茶水,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防止
高血脂癥與動脈硬化。同時少食率熱食品。
4.避免寒冷與外傷。寒冷是肢體血管疾病誘發和致病的主要因素。因為寒邪侵襲,凝滯脈絡布而為病。濕邪致病癥狀更為嚴重,所以防寒同時應注意防濕。肢體靜止的工作,應做好保暖,并在一段時間后,盡可能變換體位。活動肢體,以改善血液循環。切記:久靜不動,是血管并發生的高危因素!鞋襪要輕便、柔軟、保暖。被褥要舒適保暖;可用溫水洗腳,切忌用過熱的水燙洗。洗腳溫度要適宜(32℃左右)。
外傷,如患足的砸傷,撞傷、刺傷、子彈傷等。多可見到肢體動脈疾患的發生;外科手術、分娩、各種機械性損傷、反復靜脈穿刺,靜脈的注射抗生素及高滲糖等,常能導致肢體靜脈性疾患。
5、治療要多采用中藥治療,西藥只是暫時的,沒有中藥治標治本,可以西藥減輕痛苦,中藥去根的策略,來進行綜合性的治療,比如采用“細胞再生五聯療法”的中藥療法,可以很好的治療周圍血管疾病。
6、防止各種感染,細菌及毒素的感染。可以發生下肢動脈與靜脈的血管病變。如足癬、甲溝炎、嵌甲、小腿丹毒、臁瘡及小腿部感染的預防外,還要注意全身其他病變繼發的血行感染而致的血管病變。
7. 保持良好的精神與情緒,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的太過與不及,皆可造成五臟氣機混亂。氣血功能失常,而產生各種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