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研究者報告,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將自體骨髓細胞(BMC)注入梗死相關的動脈,可改善舒張功能的超聲心動圖參數。
Hannover 醫學院的Arnd Schaefer博士及其同事在4月的《歐洲心臟雜志》(Eur Heart J 2006;27:929-935)上報告,BMC對舒張功能的影響還不清楚,這是一個重要問題,因為有40%的心力衰竭病例與舒張性心力衰竭相關。他們的研究包括進行過經皮冠脈介入支架置入的59例首次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手術后,患者立即有運動功能減退或運動不能,累及2/3以上的左心室房室隔前、側或下壁。
4天之后,從30例患者采集了BMCs 并注入梗死相關動脈,29例患者作為對照。所有受試者都接受最佳的內科治療。6和18個月之后進行的超聲心動圖顯示,BMC組與對照組比較,跨二尖瓣峰早期和峰晚期二尖瓣環速度比率(E/A)增加(p = 0.008),早期舒張和晚期舒張二尖瓣環速度比率增加(Ea/Aa, p = 0.04)。
Schaefer的研究組寫道,這些數據表明對照組的患者在AMI后發生了1期舒張功能障礙,而BMC 組患者發生非常輕型的早期舒張功能障礙。他們提出,冠脈內BMC輸注的作用可能由心肌內膠原沉積減少引起或與收縮功能的改變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