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癌切除術后,通常應禁食禁飲,24小時-48小時后一般情況良好,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才可給予少量的溫開水或葡萄糖飲料。如無不適,次日可給少量清淡流食,如米湯、菜湯、稀藕粉、淡果子水等,但不能吃蔗糖、牛奶及豆漿等,因為這些食物可產生腹脹。
第四日可仍用流食,但在流食的基礎上加用甜牛奶、甜豆漿等。第五日可用少渣半流食,例如可選擇大米粥、碎肉蕃茄汁燴豆腐、餛飩、內末蕃茄汁或菜汁燴掛面、面包、蛋糕、牛奶、豆漿等。第九日可改用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無刺激性、質軟一日五餐的胃病飲食。若進食后有惡心、腹脹等不適,則應減少或停止飲食。待癥狀消失之后,病情好轉,再開始進食。
癌切除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B族缺乏。有15%的患者有骨軟化病,由于維生素D的缺乏,很容易使非常稀薄的骨質發生變化。在一些無明顯維生素D缺乏的病人中,早期的骨組織變化可以得到糾正。這就使人們很難推斷,在胃切除后所發生的骨質疏松和骨軟化病是否與維生素D缺乏,鈣吸收有關。但不論怎樣,這些病人有明顯的鈣吸收障礙和維生素D的缺乏。
胃切除術后的病人應注意膳食中補鈣,維生素D的食物,這對骨骼鈣化有利。動物性食品如蛋黃、肝臟,含視黃醇很高。一些植物性食品如黃、紅色蔬菜、水果中含β-胡蘿卜素,可在肝中轉變為維生素A。
選擇合理的飲食對于胃癌病人的恢復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飲食上多食用像山藥、香菇、甲魚等有增強免疫力、抗胃癌作用的食物;增加烏骨雞、牛肉等高營養食物,防治惡病質,根據病人的出現惡心嘔吐的狀況給予梨、芒果、烏梅等食物可以大大改善;接受化療的患者在飲食上食用獼猴桃、蘆筍、桂圓、核桃、香菇、黑木耳等食物可以減輕放化療帶來的不良反應,對于熏制、鹽腌和霉變食物應禁食。
進餐方式的科學化合理化可以預防胃癌合并癥的發生:
1、應以軟、爛、稀的食物為主,可以減少對于胃的磨擦刺激。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種類,病人應從術后的流食、半流食逐步轉為軟食或普通膳食,并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增多花樣,提高病人的食欲,有助于病人的康復。
2、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預防傾倒綜合癥。
3、少食多餐:少食多餐應是胃癌切除后病人的重要飲食制度。胃大部切除的病人每天進餐6—7次,定時定量進餐可以逐步適應殘胃的消化功能。定時定量進餐可以逐步適應殘胃的消化功能。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胃癌術后飲食注意吃東西時要耐心咬碎嚼爛,多用舌頭輔以唾液攪拌,以口腔替代胃里的部分消化功能,這在胃癌手術后初期的飲食恢復中是相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