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專家認為,因為誤診而延誤了治療時間,這往往是導致“媽媽腫瘤患者”治療效果差的主要原因。現代社會使許多女性選擇或不得不晚育,尤其是30歲以后生育小孩,然而晚育不僅讓高齡孕婦流產的幾率增加,而且讓女性在懷孕期間患癌的機會明顯增加。同時,女性懷孕后的特殊生理變化讓腫瘤變得更為隱蔽,誤診率高。
高齡懷孕生育,無論對孩子還是孕婦本人都是一個戰。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結直腸科副主任李力人說,在腫瘤醫院,時不時會遇到一些妊娠合并腫瘤的患者,面對這樣的患者,醫生常常會感覺束手無策,因為患者的治療效果往往較差。有位26歲的患者,懷了雙胞胎,生完孩子一個月后,由于一直便血,去醫院檢查,沒想到診斷結果竟然是
直腸癌,而且已經發生了肝臟轉移。實際上,直腸癌在她懷孕之間就已經發生了,她卻一直誤以為是
痔瘡所致,以至腫瘤發生大面積轉移。
“在臨床上,妊娠期惡性腫瘤最常見是
乳腺癌,其次是
惡性黑色素瘤和
宮頸癌。并且以每年2%的速度遞增,大約每1000-1500個妊娠合并發生惡性腫瘤。”李力人說,“這與環境污染、精神壓力增加和高齡生育都有很大的關系。”
“絕大多數懷孕期間患腫瘤被確診時均是晚期,有研究表明,57%的妊娠期乳腺癌已經是晚期,這主要是由于懷孕的生理變化,以致醫生誤診,比如惡性黑色素,往往誤以為是妊娠色素沉著。又比如,乳腺包塊往往會被患者和醫生認為是正常的妊娠期乳腺改變。相反,由于孕婦要進行產檢,因此宮頸癌的早期發現率高。”
高誤診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懷孕,醫生和病人往往要考慮一些特殊檢查對胎兒的不良影響,以至于不能采取果斷有效的檢查方法而延誤診斷。李力人表示,孕婦在3個月之后妊娠反應持續存在或在妊娠期間出現不能解釋的癥狀,一定要做相關的檢查,排出器質性的病變,像B超、MR檢查和胃鏡、腸鏡等一般不會引起胎兒畸形。
專家最后強調,對于年輕的腫瘤患者,家族遺傳因素往往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像有家族遺傳腫瘤人群,應在懷孕之前有針對性的進行篩查,比如乳腺B超、腹部B超、宮頸刮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