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唑來膦酸是治療各種惡性腫瘤骨轉移的首選藥物之一。長期動物研究表明,唑來膦酸可抑制骨吸收,但對骨的形成、骨的礦化及力學特性沒有不良影響。
骨質疏松是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骨破壞也是各種實體瘤(如
乳腺癌)和造血系統惡性
腫瘤的常見并發癥,可引起高鈣血癥和骨痛等。因此,對骨代謝異常疾病的防治已引起醫藥界廣泛的關注。

唑來膦酸是一種特異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它能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導致的骨吸收。二磷酸化合物對骨組織選擇性作用依賴于其對礦化骨的高親和性作用的分子機理還不清楚。在初始24小時內,給藥量的44±18%排泄到尿中,其余的主要滯留在骨組織中。唑來膦酸與血細胞沒有親和性,與血漿蛋白的結合性也較低,而且不依賴于唑來膦酸的濃度,將注射時間從5分鐘增加到15分鐘,在注射結束時,唑來膦酸濃度降低了30%,但對AUC沒有影響。
探討唑來膦酸治療骨轉移癌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遼寧省腫瘤醫院2006年8月至2009年3月門診及住院骨轉移癌患者85例,均用藥3周期后評價療效。結果:局部疼痛控制CR 52例(61.2%)。PR 22例(25.9%),總有效率為87.1%;活動能力改善情況顯效49例(57.6%),有效18例(21.2%),總有效率78.8%;不良反應13例,占15.3%。結論:唑來膦酸可明顯提高骨轉移癌患者局部疼痛緩解率,延長局部疼痛緩解時間,提高生命質量。(來源:《中國民康醫學》 2010年第2期 97-97頁,176頁,共2頁《唑來膦酸治療骨轉移癌疼痛的臨床研究》王玉名 商冠寧 孫平 遼寧省腫瘤醫院骨軟組織外科,遼寧沈陽110042)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首次使用唑來膦酸時應密切檢測血清中鈣、磷、鎂以及血清肌酸酐的水平,如出現血清中鈣、磷和鎂的含量過低,應給予必要的補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