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士得屬于非甾體類抗雄激素藥物,與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類似物或外科睪丸切除術聯合應用于晚期
前列腺癌的治療。康士得經口服吸收良好。與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類似物之間無任何藥效學或藥代動力學方面的相互作用。與常見的處方藥合用未出現相互作用。在每天劑量高達150 mg時未發現酶誘導作用。我院收治晚期前列腺癌(PCa)26例,均采用激素治療,取得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本組26例,年齡63~82歲,平均72歲。臨床表現為尿頻、排尿困難、尿潴留、血尿等,伴骨、肺轉移性疼痛l3例。直腸指檢:前列腺增大質硬,表面不光滑或有硬結。采用B超、CT、MRI和ECT影像學檢查。m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定32~94 IXg/L,平均(61±22)IXg/L;游離PSA(F)和總PSA(T)的比值測定均<0.15。患者均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檢,病理診斷PCa。按Whitmore—Jewett分期:C期7例,D期l9例。病理Gleason分級:6~8分l7例,9—10分9例。
治療方法:患者均行藥物去勢聯合抗雄激素治療,即皮下注射諾雷德(3.6 mg,28 d 1次)+口服康士得(50 mg/d)。持續3-6個月后隨機分為2組,2組一般情況比較見表1 MAB組:l3例長期全雄激素阻斷治療(諾雷德+持續康士得);IAS組:l3例間歇雄激素阻斷治療(諾雷德+間歇康士得),此時患者下尿路梗阻癥狀已改善,瘤體縮小,骨痛緩解,PSA<4 g/L,停服康士得,每3個月復查PSA,直至PSA>20 g/L,再加服康士得。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互±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 檢驗,P<0.05為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l2~46個月,平均26個月。治療1個月后癥狀開始緩解,3個月后明顯改善。直腸指檢前列腺明顯縮小,結節消失,質地變軟。B超顯示前列腺體積縮小,PSA水平下降.2組治療前后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6個月后ECT顯示骨、肺轉移灶縮小或消失。MAB組:13例中ll例病情平穩,前列腺和PSA無明顯變化;2例隨訪至25個月,PSA升至7O g/L,臨床癥狀加重,死于癌進展。IAS組:隨訪至l2個月,9例病情無進展;4例癥狀加重,PSA升至2O~5O g/L,服用第2療程康士得持續3~4個月,PSA再次降至4 以下,病情改善。平均隨訪24個月,6例病情無進展;7例病情加重,PSA升至30~7O g/L,應用第3療程康士得持續3~4個月,其中5例病情再次緩解,PSA降至l0 g,I 以下,有2例病情進一步惡化,死于癌進展。
睪丸切除術是晚期PCa內分泌治療的最有效手段雷德能降低血清睪酮濃度,治療晚期PCa能達到與睪丸切除術相同的療效目。抗雄激素制劑康士得能抑制睪酮和雙氫睪酮的作用。單純去勢僅抑制睪丸源性雄激素.而腎上腺分泌的雄激素可繼續刺激PCa生長,故采用去勢+抗雄激素聯合治療,屬全雄激素阻斷(MAB)。MAB與單純去勢比較:對晚期PCa,在疾病進展時間上具有延緩作用。長期抗雄激素治療,可使PCa細胞由雄激素依賴性轉為非依賴性,導致
腫瘤重新生長;部分患者撤除抗雄激素藥物。癥狀迅速好轉。PSA再次下降,稱為“內分泌撤退綜合征”現象:而癌細胞在低濃度雄激素環境下能維持激素的依賴性問.故提出去勢+間歇抗雄激素治療(IAS) 本組資料提示IAS對中斷治療復發者用藥有效,對病變進展或生存時間無不良影響。IAS治療晚期PCa,可保留PCa細胞對雄激素的敏感性。延遲雄激素非依賴性細胞的進展過程。延長患者生存時間。降低了治療費用,同時減少阻斷腎上腺雄激素后的并發癥。
(本文節選自《激素治療晚期前列腺癌26例臨床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