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藥物的毒副作用對于患者意味著煩惱,但有些毒副作用卻不乏積極意義。例如使用靶向藥物——多吉美治療肺癌時,出現的副作用:皮疹,與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靶向治療藥物療效相關。《臨床腫瘤學雜志》(J Clin Oncol)1月19日在線發表的兩項研究就提供了關于靶向藥物毒副作用的“好消息”和“壞消息”各一條。
“好消息”來自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4599研究。該研究在非鱗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比較了卡鉑+紫杉醇(PC)化療聯合貝伐單抗與單純PC化療的療效。
研究者分析了兩組患者的高血壓發生情況,結果發現,在第一個治療周期末出現高血壓的患者中,貝伐單抗組患者OS顯著優于PC組[風險比(HR)=0.60,P=0.001],在無高血壓患者中則未觀察到該效應(HR=0.86,P=0.05)。不過,高血壓不影響無進展生存(PFS),無論有無高血壓,貝伐單抗組PFS均顯著優于PC組。
“壞消息”則來自法國安東(Antoun)等開展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
研究者對80例轉移性腎癌患者隨機給予多吉美(索拉非尼)1年或安慰劑6個月治療。安慰劑組患者治療期間體重保持穩定,肌量或脂肪量無顯著改變。多吉美(索拉非尼)組患者在6個月和1年時體重分別減輕2.1 kg和4.2 kg(P均<0.01),骨骼肌量分別減少4.9%和8.0%(P均<0.01)。研究者認為,肌消耗是多吉美(索拉非尼)的不良反應之一,可能與衰弱、疲勞、活動能力喪失等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