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檢驗
1.腦脊液檢查
對有顱內高壓的病人作此檢查應慎重,以防腦疝形成。腦脊液增高,細胞數正常而蛋白含量增高(超過0.45g/L)則較符合腦室內或腦表面
腫瘤及神經鞘瘤。腦脊液作離心沉淀細胞檢查有助于發現腫瘤脫落細胞。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脈絡叢乳頭狀瘤及腦膜轉移瘤等病例中,可得到陽性結果。
腦脊液糖含量在顱壓高時可超過4.4mmoi/L,腦膜癌病時則糖含量降低,氯化物變化不大;蛋白電泳測定γ球蛋白明顯增多;
免疫球蛋白定量測定1gA增加。
2.生物化學測定
顱內腫瘤中常見的生化改變有:〈1〉腦脊液中24脫氫膽固醇(desmosterol
DS)的濃度具有診斷意義,在膠質母細胞瘤及少突膠質瘤中它的含量增多,DS是合成膽固醇的前身,給病人連續口服Triparanol ,天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然后作腰穿測定腦脊液(CSF)中DS量,如含量超過0.1mg即有診斷上的意義,準確率達75%;〈2〉腦脊液中測定谷草轉氨酶(GOT)、乳酸脫氫酶(LDH)均有診斷上的意義,在惡性膠質瘤中,兩者都明顯增高,在轉移癌中也常增高;〈3〉有的
腦瘤如神經母細胞瘤能促使丙氨酸(多巴)合成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測定中兒茶酚胺的代謝產物如高香草酸(HVA)及香草杏仁酸(VMA)量,可反映血中兒茶酚胺量,對診斷有助。但需與嗜鉻細胞瘤鑒別;〈4〉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增高,表示腫瘤以惡性者的可能性大,因在正常腦中此酶大多以結合形式存在,而在惡性膠質瘤中則多呈游離狀態,這表示凡有細胞分裂、死亡、胞飲作用及組織壞死等情況時,都可有這變化;〈5〉磷酸二酯酶活力增高見于中胚層腦瘤;〈6〉脂類包括糖脂、磷脂、膽固醇,在膠質瘤中都有減少;〈7〉腦組織內DNA含量增加,有的可增高2~8倍;〈8〉由于顱內腫瘤的氧化代謝較低,故腦內的細胞色素氧化酶的含量減少。
(二)、其他檢查
1.電生理檢查:通常腦電圖對大腦半球凸面的腫瘤有提示病變部位的價值,但腦電圖無異常也不能排除腫瘤的存在。腦電地形圖與腦電圖有相似之處,但定位更明確些。腦誘發電位對腫瘤有輔助診斷作用,考慮視覺通路的腫瘤用視覺誘發電位,而橋腦小腦角及聽神經的腫瘤則選聽覺腦干誘發電位。
2.頭顱平片:慢性顱內增高的X線征為顱骨分離或增寬,以兒童顱高壓最為常見,腦回壓跡增多與增深,①蝶鞍改變:蝶鞍球形擴大多為垂體瘤,而盆形擴大常見于顱咽管瘤。②顱內病理性鈣化斑:多見于顱咽管瘤、腦膜瘤,膠質瘤也可出現。③鈣化的松果體:增大者腦膜瘤。⑤血管溝變化;一側性腦膜中動脈溝增粗迂回,見于腦膜瘤。⑥巖骨及內聽道變化:巖骨尖破壞,缺損多見于三叉神經瘤、膽脂瘤等,巖骨尖質增生多為局部腦膜瘤,內聽道擴大可見于聽神經瘤。
3.頭顱CT :由于能夠分辨顱內不同組織對X線吸收值的細微差別,可使顱內的軟組織結構如腦室和腦池系統,灰質、白質結構及病變組織清晰顯示,對顱內腫瘤的定位診斷準確率可達98%,它能直接顯示病灶的部位、大小、有無壞死、囊性變、出血、鈣化等。經靜脈注射造影劑,根據增強的高密度瘤組織與低密度的瘤周組織比較,有助于腦瘤的定性診斷。惡性膠質瘤中央通常呈低密度或混雜密度,瘤體周邊環形強化;瘤周圍腦水腫呈低密度改變;腦膜瘤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區,常被造影劑顯著強化;垂體瘤多呈鞍內或鞍上的高密度或等密度、混合密度的腫塊,邊界清,增強造影多呈明顯強化。聽神經瘤多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邊界清,與巖骨緊密相連,明顯增強,使用氣體腦池CT造影,可發現位于內聽道內的微小聽覺神經瘤。CT對腫瘤的定性診斷幕上達80%以上,幕下除小腦橋腦角外也達60%左右。對于3mm以上垂體微腺瘤,采用垂體薄層增強軸面掃描,并行矢狀。冠狀重建,能了解腫瘤在鞍內立體定位。
4.磁共振影像(MRI):磁共振檢查是利用各種組織中所含質子密度的不同而進行成像,由于能進行矢狀,冠狀及橫斷面直接三維成像,對腫瘤立體定位定性更加準確,故在一定程度上它的重要性已超過CT。臨床上根據病變和鄰近組織結構中T1和T2長的物質和組織產生強MRI信號,這些物質和組織包括脂肪、粘液、亞急性出血和某些腫瘤等;低質子密度時則T1和T2短產生弱的MRI信號,包括氣體、致密的鈣化和骨皮質等。MRI能顯示腦血管分布及腫瘤血管改變,尤其是選擇性血管成像,對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診斷有較大價值。
5.同位素掃描 :同位素腦掃描是利用某些放射同位素能夠濃集于腫瘤部位的特點,通過顱外掃描計數描繪出病變的圖形,供以確定腫瘤的部位和大小,主要對定位診斷有意義。因圖像模糊,對定性診斷價值較小。
6.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DSA通常不是診斷腦瘤的首選方法,CT、MRI等可對大多數腦瘤作出定位和(或)定性診斷。DSA的價值在于術前作為CT或MRI的補充檢查,提供腫瘤供養和引流血管的數目、位置;腫瘤血管的多少和血管結構;相應靜脈竇的通暢性等。此外,由于DSA的較高密度分辨力,可以更好地識別腫瘤染色,即腫瘤的微循環結構。
7.內分泌檢查 鞍區腫瘤如垂體瘤、顱咽管瘤及某些先天性腫瘤如松果體瘤,存在內分泌功能變化,內分泌檢查有助于早期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