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的營養不良(malnutrition)應包括營養不足或缺乏以及營養過剩兩方面,現只對前者進行論述。營養不良常繼發于一些醫學和外科的原因,如慢 性腹瀉、短腸綜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營養不良的非醫學原因是貧窮食物短缺。缺乏營養知識,家長忽視科學喂養方法。在營養不良、社會習慣、環境和 急、慢性感染之間存在著復雜的交互影響,以至治療是非常困難,并不是單單提供適當的食物即可解決。所以,了解營養不良的早期癥狀意義重大。
常有兩種典型癥狀。消瘦型(marasmus),由于熱能嚴重不足引起,小兒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膚推動彈性,頭發干燥易脫落、體弱乏力、萎靡不振。另一種為浮腫型(kwashiorkor)由嚴重蛋白質缺乏引起,周身水腫,眼瞼和身體低垂部水腫,皮膚干燥萎縮,角化脫屑,或有色素沉著,頭發脆弱易斷和脫落,指甲脆弱有橫溝,無食欲,肝大、常有腹瀉和水樣便。也有混合型,介于兩者之間。并都可伴有其他營養素缺乏的表現。
營養不良性水腫(nutritional edema)又稱低蛋白血癥(hypoproteinemia)是一種營養缺乏的特殊表現,由于長時間的負氮平衡,以致血漿蛋白減少,膠體滲透壓降低,出現全身性水腫為其特征。特點是水腫發生前常有消瘦、體重減輕等表現。皮下脂肪減少所致組織松弛、組織壓降低,加重了水腫液的潴溜。水腫常從足部開始逐漸蔓延全身。治療方面治療病因與調整營養同時進行。
消瘦是指人體因疾病或某些因素而致體重下降,低于標準體重的10%以上時為消瘦(有作者認為凡體重比標準體重低10%以上者為偏瘦,低于20%以上者稱為消瘦)。
(1)體重低下:兒童的年齡別體重與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標準相比,低于中位數減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中度體重低下,如低于參照人群的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體重低下,此指標反映兒童過去和(或)現在有慢性和(或)急性營養不良,單憑此指標不能區分屬急性還是慢性營養不良。
(2)生長遲緩:兒童的年齡性別身高與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標準相比,低于中位數減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中度生長遲緩,如低于參照人群的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生長遲緩,此指標主要反映過去或長期慢性營養不良。
(3)消瘦:兒童的身高和體重與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標準相比,低于中位減2個標準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中度消瘦,如低于參照人群的中位數減3個標準差為重度消瘦,此指標反映兒童近期急性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