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胃潰瘍食療原則要求:胃潰瘍患者應遵循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而且,胃潰瘍食療應同時確保營養,以適量的食物中和胃酸,減少對潰瘍面的刺激,緩解疼痛。
胃潰瘍食療原則要求:胃潰瘍患者應遵循定時定量,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同時,食物的性質可以影響胃潰瘍疼痛的發生時間和嚴重程度,進食的量也與胃潰瘍疼痛的發生有關。因為大量進食可導致胃部擴張,牽涉潰瘍部位而引起疼痛;粗糙的、固體的、油炸及油煎的食物同樣可引起疼痛。而且,胃潰瘍食療應同時確保營養,以適量的食物中和胃酸,減少對潰瘍面的刺激,緩解疼痛。
胃潰瘍食療原則中的定時定量,少量多餐,具體有如下幾個方面:
(1)多加咀嚼,避免急食。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而唾液又有中和胃酸的作用。
(2) 飲食不宜過飽,以免胃竇部擴張,使胃泌素分泌增加,胃酸分泌增加。
(3)有規律的定時進餐十分重要。正常的1日3餐是適合一般病人的,但在發作的急性期內,每日進餐5-6次,可使胃酸的濃度減小。一俟癥狀得到控制,宜較快改為正常的一日3餐。
(4) 餐間避免零食,以防止胃不斷受到刺激而增加胃酸的分泌和胃的蠕動。
(5) 為了使胃酸降低,國外在潰瘍病活動期,給予患者每l小時應用牛奶或奶油1次。據認為牛奶中富含前列腺素,前列腺素有明顯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對胃粘膜又有保護作用,所以應鼓勵病人多食牛奶。
(6)有些食物對胃粘膜有物理的(如熱茶)、化學的(如泡菜)損傷作用,故胃潰瘍病人應禁食油煎、油炸食品、辣椒、芥末、醋、濃茶、濃咖啡、肉湯、酒類及過熱、過甜的食品。
另外,胃潰瘍食療應確保營養,包括三個方面:
1、供給充足的蛋白質
充足的蛋白質是促進潰瘍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攝入量每天每千克體重不應少于1.2克。應選用易消化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蛋、牛奶、豆漿、禽類、水產類、瘦肉類等。
2、供給適量脂肪
潰瘍患者每天脂肪供給量以50~60克為宜,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乳酪狀脂肪,如牛奶、奶油、蛋黃、奶酪等,以及適量植物油。
3、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特別是維生素A、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有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建議常吃水果和蔬菜,不僅可預防潰瘍病,還能提供足夠的礦物質。每日食鹽攝入量以4~6克為宜。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由胃潰瘍病飲食原則可知,潰瘍病患者適宜的烹調方法有蒸、煮、氽、軟燒、燉、燴、燜等,因為蒸、煮、氽、軟燒、燉、燴、燜等加工出的膳食軟、爛、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