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造口是指外科醫生為了治療某些腸道疾病(如直腸癌、潰性結腸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為開口,并將一段腸管拉出開口外,翻轉縫于腹壁,從而形成了腸造口。了解結腸造口患者的壓力源及應對方式,制定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采用便利抽樣法對91例結腸造口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分析。
結腸造口是指外科醫生為了治療某些腸道疾病(如
直腸癌、潰性
結腸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為開口,并將一段腸管拉出開口外,翻轉縫于腹壁,從而形成了腸造口。了解結腸造口患者的壓力源及應對方式,制定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為臨床護理提供依據。采用便利抽樣法對91例結腸造口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分析。最常見的壓力源為造口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造口護理情況、治療方法與效果,最常見應對方式為面對,其次為回避與屈服等。
結腸造口的位置的選擇及類型:
1、以往腸造口的位置都是由手術醫師在術中臨時按常規或隨意選定,造口位置是否合理難以判斷,往往造成患者術后并發癥多,護理困難甚至要對造口重新移位。目前隨著對腸造口認識的深入和經過臨床觀察證實,術前定位能大大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聲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2、腸造口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有不同的類型,按時間可分為暫時性造口和永久性造口,按部位可分為回腸造口、橫結腸造口和乙狀結腸造口等,按造口的方式可分為端式造口和袢式造口,按造口的形狀可分為翻轉形造口和平坦形造口。
結腸造口的手術方式:
傳統的腸造口手術是將乙狀結腸直接從腹腔通過腹膜拖出腹壁造瘺,腸功能恢復時開瘺。但傳統的腹膜內乙狀結腸造口術存在有明顯的缺陷:需縫合乙狀結腸與側腹壁之間的間隙,操作繁瑣,術后容易發生腹內疝而致腸梗阻;造口處乙狀結腸與腹壁圓形切口縫合要確實可靠,否則術后會在此形成切口疝;大部分造口者在排便前無特殊信號,容易造成糞便污染,給病人術后的生活帶來無盡的煩惱。
結腸造口的并發癥:
腸造口雖然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但它也給患者帶來了某些并發癥,嚴重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國外文獻報道,結腸造口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達21%~71%。國內文獻報道為16.3%~53.8%。腸造口的并發癥主要包括造口本身的并發癥,如造口缺血性壞死、造口回縮、造口處穿孔、造口脫垂;造口皮膚黏膜連接處的并發癥,如出血、分離、瘺、狹窄;造口旁疝;造口周圍的皮膚病,如接觸性
皮炎、損傷性皮炎;其他較少見的并發癥還有造口靜脈曲張出血等。屠世良等分析1263例結腸造口的臨床資料,1263例結腸造口中有443例(35.1%)出現637個造口并發癥。主要為:造口局部壞死2.4%,造口周圍皮膚刺激21.9%,造口回縮狹窄5.6%,造口黏膜脫垂10.5%,造口旁疝9.3%,其它如腸梗阻、造口出血等發生率為1.3%。82.7%的并發癥出現于術后1年內。年齡超過60歲的患者,其造口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升高。體形消瘦者造口脫垂和旁疝的發生率上升,體形肥胖者造口局部壞死、皮膚刺激和回縮狹窄的發生率增加。隨著觀察時間的增加,造口皮膚刺激并發癥減少而造口脫垂和旁疝的發生率上升。表明結腸造口并發癥有較高的發生率,與手術情形、患者年齡及體形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