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造口是指外科醫生為了治療某些腸道疾病(如直腸癌、潰性結腸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為開口,并將一段腸管拉出開口外,翻轉縫于腹壁,從而形成了結直腸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來的會陰部肛門行使排便功能,實際上就是糞便出口的改道,對整體的消化功能影響不大。腸造口術后,護理人員應反復病人及家屬示范、講解、傳授腸造口的護理知識和技巧,教會病人選擇合適的結直腸造口袋。
結直腸造口是指外科醫生為了治療某些腸道疾病(如
直腸癌、潰性
結腸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為開口,并將一段腸管拉出開口外,翻轉縫于腹壁,從而形成了結直腸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來的會陰部肛門行使排便功能,實際上就是糞便出口的改道,對整體的消化功能影響不大。腸造口術后,護理人員應反復病人及家屬示范、講解、傳授腸造口的護理知識和技巧,教會病人選擇合適的結直腸造口袋。
造口袋是主要用于收集造口排泄物。根據造口袋的排放口來分:閉口袋:適合于每天更換袋不多于一次。開口袋:適合于半成形糞便或液性糞便可以按需要經常排空袋。
根據造口袋設計來分:一件式:通常是一次性,可有剪定的開口,簡單易使用,適用于手腳靈活的人,老年人。二件式:袋子與底盤可分開,不用撕開底盤可護理造口,袋子更換方便,保護造口周圍皮膚;底盤可按造口形狀大小剪切;有浮環底盤在上造口袋時,不須對腹部加壓從而起到保護造口的作用;但是腸口脫垂,腸造口旁疝氣者,盡量不用二件裝造口袋。造口周圍凹陷時選,凸面底盤。
結直腸造口手術后五到六天,指導病人選擇使用合適的結直腸造口袋至關重要。腸造口術后,護理人員應反復病人及家屬示范、講解、傳授腸造口的護理知識和技巧,教會病人選擇合適的結直腸造口袋。
手術后短期內(24 h) 清洗造瘺口,外敷生理鹽水紗布,72 h 后使用結直腸造口袋。在使用時要測量好造口的大小, 結直腸造口袋底座環裁剪適當(一般比造口稍大) ,避免結直腸造口袋底座環裁剪過小而壓迫造口影響造口的血液循環,或過大引起滲漏,刺激造口周圍皮膚。
結
直腸造口袋價格比較昂貴,一般病人難以長期消費。朱新青等設計了改良的人工肛門袋,其主體為塑料袋,其取材容易,經濟實用,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經濟負擔。譚海燕等將保鮮袋應用于結腸造瘺口的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結直腸造口袋的所用方法為:術后7 d~10 d 大便成形后,改用人工肛門袋時可取一保鮮袋塞入人工肛門袋內,保鮮袋袋口反折于糞袋邊緣。造瘺口套入保鮮袋內。用寬紗帶將人工肛門袋固定于腹壁,排便時糞便可直接進入保鮮袋中,排便后直接更換保鮮袋即可。保鮮袋易于更換、操作簡單、取材方便,一次性使用干凈無異味,并且價格低廉,尤其適用于出院后病人的家庭護理。